第三百六十一章 张正新-第2/3页

加入书签
    小包对小姨说:你看,是不是叫人把你父母送过来?暂居在我妈那里,他们也好说说话。等国庆节我回来再搬家!

    周小联和周利交流一番,把一堆上亿的美元钞票和一些小包点名要的物资交换过来。周小联给周利的是四百支基因二号药剂和一些海西特的药物产品,这些东西都是以后打通欧洲高层,换取物资的敲门砖。参照美国人的价格,周利可以灵活一点,成本方面,反正也不值几个钱。

    周利和小包在6月29号早晨,离开北京的。一个带着外国保镖向北飞去,一个开车向南疾行。小包第二天中午才赶回家里,赶时间的原因,是王十九一直在打电话催,他家媳妇卢明明,就在这几天生孩子,初为人父,当然紧张加期待了。他又不放心李拉兹老沈阳和县医院的技术水平,觉得只要包队回家,就一切不要操心了,包队就是万能的神仙。

    小包也是郁闷不已,你生个孩子,叫我急忙忙赶回去干什么?我给你介绍女朋友,替你养老婆,还得负责接生吗?

    小包回来,先去抱自己小儿子,又对看电脑的祝道绣嘘三问四,刘晴芳看见小包宝贝一样对待阿绣,酸溜溜的说:昨天打电话还在北京,今天就跑回来了,你还在养病,回来也就是看看而已,跑那么快又有什么用?

    小包照着他屁股打了一下,说:再等一个月,我就大开杀戒,你们准备着吧!

    刘晴芳惊喜的说,你已经解毒啦!  阿绣顿时吃吃笑了起来。

    七月二号,是第二十五期梨园春节目,小包和高姨沈姨卢明明坐在在家里观看直播,今年夏天一直干旱无雨,县里就继续打机井,目标是每六十到八十亩一眼机井。就需要上万口机井,这几年时间里打井队已经完成完成了两千眼,但大面积干旱情况下,还是不能满足需要,全县上下就很着急,连不事生产的县城里也笼罩着一种急躁情绪。

    这一期的梨园春节目就很贴近实际生活。两小时的节目,前一小时是名家名段和本地演员戏曲翻唱和半小时的四不像节目,说它是四不像,它像音乐小品,又像新编民间小调,还是个小戏剧,又像个单独小歌剧,半小时的节目,取名叫做乡村小剧场。后一小时搞的就是戏迷擂台赛。

    新苑传媒率先推出制作一些小剧目,融合嫁接农村观众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民间小调和戏曲片段,改换歌词,结合一些反映当前农村道德现象的小故事,揭露诸如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孩子教育、家庭和睦、邻里之间小矛盾之类的问题,做得有声有色。

    金谷春传媒不甘落后,也创办了个同样性质的节目组,模仿着搞了个乡村大舞台栏目,时间上扩展到四十分钟左右,在县电视台每周六晚八点四十五,转播两集连续剧之间播出,效果反应极好。

    小包在25期梨园春节目上看到贵宾席上请来了两位嘉宾,省豫剧二团的唐西成,省曲剧团的胡喜华,名家名段上,两位艺术家表演了自己的经典唱段,为戏迷点评优缺点,给节目组作出专业指导。

    高姨说:这几期的节目里,经常出现一些著名戏曲演员,咱们显得老百姓有眼福耳福了,常相玉就又来了两回,虎美林、刘中河、马京凤都来过,还上场唱了戏。还有那个剧场,编的都是咱农村实事儿,演员演得也好,这个节目实在太好了,就是每星期才一次!

    张正新负责的慎阳文学期刊,他和冯继云做主,创刊号第一次印了十万册,通过邮局的预订发行,本地和市内,销售不足一万册,余下的全部销到外地。不料,这赔钱的事情就是招啰嗦,全国各地的邮局发来大量订单,要求增印,数据汇总上,这部分有超过十万个订阅者,主要是报刊亭的零售商订单。还有读者直接汇款到编辑部来,要求邮寄购买,光是这一部分,就接近一万份。这一本就赔钱两块五,张正新不敢做主,就找袁凤林汇报。

    袁凤林在常委会上商议一下后说,这是小包的小说影响力带来的效应,但咱们也得讲效益吧!那些寄钱的,给他们加印一万份,其它的,在第二期上发个声明,以后咱们会发行全本的,创刊号就是创刊号,不会再加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