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明白,唐朝社会分三六九等,士农工商,商人最为低贱,只因为一句豪商无国,只因为现在的人都以为社会财富是不变的。
商人将一地的商品拿走买到了另一个地方,赚到了钱。
人们认为这个过程中商人没付出什么,平白得到了钱,那么必然就有人损失了。
所以人们还很统一的觉得商人就是蛀虫,就连商人自己也这样认为。
于是从春秋时期,就有了这么一个传统,国家没钱了,君王就杀一批商人,没人会觉得他们不该死,他们那么富有,就说明他们害了不知道多少人,不知道抢了多少人的钱,所以杀了是应该的。
只要是富商,那就是为富不仁,没有好坏区别。
人们还不知道劳动创造财富,还不知道社会财富是在不断递增的,不知道地里的产出,就是这种明显看的见的增加。
人们只知道商人就是抢钱,他们赚了钱,就一定有人失去了钱,那么不是百姓,就是皇上了,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土地山川都是皇帝的,商人没坑害百姓,那就肯定是坑害了皇帝,所以皇帝也是最为厌恶商人的。
于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皇家科举取士,出身就看的尤其重要,你是贫家子不要紧,但如果你祖上,甚至现在家里还有人从商,那么不好意思,绝对不行。
程处亮的志向是为天子牧民,他自然希望杨晨也能出仕,为天子出力,按照程处亮的想法,杨晨该也是这样想的才对。
却不想,杨晨竟然是小富即安的性子,他负气而走,上马的瞬间,其实已经后悔了,他和杨晨在一起很舒服,这样的兄弟他以前从未有过,他回头看了一眼,发现杨晨竟然没有追出来的意思,这让他愤怒了。
“该死的杨晨,你难道想等着被天子割草吗!”程处亮看着身后那小小酒肆喃喃自语一句,打马离开。
天子割草,自古有之,意思自然就是针对富商的,国库没钱了,杀一批富商吧,军费不够了,杀一批富商吧,百姓遭灾了,恩,再杀一批富商吧。
什么?你说富商要杀没了怎么办?
不存在的,商人逐利,一批死了,还会有新的一批出现。
果然,皇帝想的没错,商人们就是这么不怕死,哪怕明知道人怕出名猪怕壮,可依旧有人冒着被杀头的决心将生意越做越大。
人心从来不足,贪婪从来成性。
商人,就是这么一群人,其中或许有良善人家,但绝对不多。
这就是普遍的认识,所以天子杀起来一点不手软,没钱就取,是为割草,一茬茬的,割不完,烧不尽。
程处亮就是担心杨晨有一日生意做的太大,被李世民当了能肥牛马的青草给割掉。
这里不得不说程处亮对杨晨的信心,一个小小的酒肆,他已经看到了未来商业帝国的影子。
程处亮的一番心里活动,杨晨枯坐良久之后,也多少了解一些。
士农工商,杨晨此刻才想起来这个事情,他是历史小白不假,但他也知道阶级差距,明白古代是要看出身的。
轻叹一声,杨晨觉得自己心乱了。
他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太过简单了,青史留名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他发明点东西后出来就会被史册记载的。
史册上能否记载,是要看有些人的心情的。
没有好的出身,那么他至少也要做到当朝三品以上的官员,那才可能会被史册详实记载,而非聊聊一笔。
走着走着,杨晨到了院子背后的树林里,看着满林子的枯树,杨晨心里的郁结之气越发的明显,他感觉胸口堵得厉害。
穿越来,第一次,感觉心气不通,难受。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他知道。
程处亮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一旦他的生意做大,那么必然会进入某些人的视野里,到时候他就不得不跟那群人打交道,他想要的平静生活也一定会被打破。
“少年不知愁滋味啊!呵呵,不存在的,我终究还是要拿些地位,否则想要活的舒服,不可能。”杨晨喃喃自语。
突然他眼前一亮,对啊,他还有古诗词!
杨晨一下想到这个时代,这是个文人的时代,战乱结束了,现在只有边关还有战事,国内已经被大唐荡清,只剩下边关的回鹘、吐谷浑那些异族。
之后的数十年,唐朝进入了文峰鼎盛的时代,这才催发了李白杜甫等一大批的诗文大家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