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你是禅

加入书签


    ;九州,西域大周。

    比起其他几域来,大周皇朝的文风似乎更浓郁些。

    自太祖始,便是如此。

    文治,武功。

    寻常人家想要出人头地,读书入官场总比习武入沙场来的更容易些。

    西域往西,便是一望无垠的捕鱼儿荒漠。

    荒漠边缘处,有一块绿洲。

    不大,却也不小。

    南北纵横三千里,山河俱全,名作宛州。

    虽是边地,可要单论文风,这里却足以列入大周皇朝前三甲。

    自古,在大周便有着宁州多名将,宛州多国士的说法。

    至于雷州多仙人,青州多名-妓,那就是民间另一种说法了。

    宛州靠近捕鱼儿荒漠的地方,有一座边城。

    边城往西,是一座名作镜湖的浩瀚大泽。

    群山环绕,平日里总是被一股朦胧雾气笼罩,有一种磅礴感。

    大泽镇,也因此而得名。

    镇子不大,约莫七八千人口。

    百年来,却是出了七八位状元。

    官位最高的,正是当朝太傅。

    镇上人都说,镜湖大泽去不得,山间住着妖怪。

    偏偏,有一年轻人不信邪,一人结庐而居大泽深处。

    年轻人姓李,单名一个蝉字。

    算起来也是大泽镇乃至数十里外边城家喻户晓的人物。

    原因无他,三年前,正是这个年轻人,于大周万千文人中脱颖而出,成了金榜题名的新科状元。

    说起来,朝中那位李太傅与李蝉来还算得上是同宗同族。

    论辈分,李蝉更是得喊老太傅一声叔祖。

    金銮殿上,有老太傅举荐,自然更能让大周的圣皇陛下高看一眼。

    要说,这般福缘深厚也算祖上积德。

    偏偏,李蝉不知是中了什么邪,拒绝了圣上赏赐,也不要官职。

    更有那传言说,这位新科状元,连白帝城‘大明宫’里那位于万千宠爱于一身‘金枝’都是一并狠心婉拒。

    那一日,白帝城头。

    那位当今圣上膝下最是宠爱的小公主,望断了城头。

    约莫真是文人的骨气作怪,李蝉愣是连头都未曾回一下。

    留书一封,劣马归乡。

    甘心做一介布衣,窝在这穷乡僻壤。

    既然如此,那还考什么状元?

    回了乡,便是变卖了家产独身一人搬去那浩瀚大泽当中。

    结庐而居,颇有几分隐士味道。

    镇子上那些往日邻居亲朋也不是没有劝过,偏偏李蝉似乎是铁了心的。

    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李氏如今辈分最高的李老太爷就曾在他搬家那一日堵住院门,劝他“那镜湖大泽多有妖狐出没,最擅勾人魂魄,如何住人?侄孙金榜题名本就是祖上积德,这般才华既然不想做官,何不留在镇子里,都教导教导小辈们读圣贤书,若门下再出一两位状元,岂不美哉?”

    对于老太爷,李蝉自是不敢违背的。

    背上行囊,也不说话,‘噗通’一声跪在老太爷身前,只说“侄孙心意已决,还请太爷成全。至于妖狐一说,读书人自当养浩然气,何惧于山间精怪?”

    老太爷见如此,也只能长叹一声家门不幸,颤巍巍在两个童子搀扶下心灰意冷离去。

    如李蝉所说,读书人读圣贤书,养浩然正气,自然不惧于妖狐精怪。

    所以,当初李蝉看见月萝时,惊讶远胜过惊惧。

    没错,月萝是妖怪,正是李老太爷口中的狐妖。

    那一年,李蝉刚刚及冠。

    他那时潦倒,住在镇子外寺里。

    那位据说了活了三甲子的主持说,李蝉这个年轻人与佛有缘。

    上辈子,说不上是那修成正果的高僧转世…

    好在寺里僧人心善,除了每月收些不过半钱银子租金外,也就仍由他住着。

    至于伙食与夜间灯油钱,就得靠个人想辙了。

    冬夜寒冷,李蝉舍不得购置暖炉,只好裹着被子坐在桌前苦读。

    下午不过喝了一碗粗粮粥,未免有些饥肠辘辘。

    这个月资助了隔壁那位比自己还要落魄几分的同仁后,这身上的钱囊也就羞涩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