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划分东瀛-第2/2页

加入书签
  足利氏和天皇,就是这么安排了,答不答应,同不同意,不是他们能决定的。而对于东瀛未来的规划和安排,则是詹闶给出一个纲要,其他人在这个纲要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至于最终的决策权嘛,不用说也知道,肯定在詹闶手中,别人的建议能作为参考就不错了。

  首先要把东瀛剩余的三十八个令制国重新规划,改为一个大宣慰区和分属五省的四十个县,各省在人口和土地等方面尽量做到平衡。像陆奥、出羽这种地方,被拆分是必然的;而志摩、安房这种地方,被兼并也是肯定的。

  衙门的安排相对复杂一下,詹闶不可能把所有官职任命都一一经手,他要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而且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治理东瀛的都是西园寺这些人,任用更合适他们的人手才是正确选择。

  只要建立在大明掌握人事任命权、财政审计权、军队建设权的前提下,别的都可以适当放松一些。这些人愿意成为大明的朋友,大明也应该给与一点点尊重。

  詹闶的建议就是,这次来到佐渡岛的各势力代表,凡是对大明的要求作出积极回应,但只是因为反应过慢而失去机会的,都可以作为各县长官“都尉”的备用人选。

  那些来了却不积极配合的,留着也是浪费粮食,不如全家到矿山上去劳作。反正将来的东瀛加上大宣慰区,也只有不超过四十五个县,每县一名都尉,还不够正式投靠了的六个人分呢,要他们都算多余。

  至于说中枢衙门的官僚,实话说也不会有什么具体权利,基本上就是西园寺和五省刺史报个名单上来,詹闶看着批准或不批准就行了。

  最多最多,给一些特别人物开几个口子,适当安排一下,仅此而已。反正很多实际权力都在大明手中控制着,这点小事就没必要太计较了。

  最后就是兵力配属了,这个也是控制东瀛的要点之一。因为东瀛的对外防御将由大明接管,本土军队都只作为对内守卫,所以每一县所拥有的兵力都要保持在五千以下。

  这个可不是担心小萝卜造反什么的,又不是几百年以后的中国,这个时空的大明军队完全有不在乎东瀛武士和浪人的资格。

  詹闶做这么个规定,主要还是想留下更多可用的人口。大明的建筑施工、东瀛的耕种和矿山、还有未来的征兵等等,这些都是要建立在人口基础上的,要提前做准备才行啊。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