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福兮祸兮(上)-第2/4页

加入书签
  “臣老迈难处机要,更是多年累病于身,特此向上告罪,欲致仕回垄教化乡里,以育诗书,望上悯臣老病,准以此奏。”

  声音落下,举朝哗然,随后几天内,以八百里加急的效率传播出去,御街天桥、勾栏瓦肆,有人烟处便有人高举报牒。

  “好啊,这曾布终于是倒台了,我们这些平头百姓的好日子总算要来了。”

  “可不是,这薄公肥私的家伙以前还真没瞧出来,要不是一品斋,我们怕现在还蒙在鼓里。”

  大街小巷里,有啃着馒头的大汉嚷嚷起嗓子,把狐朋狗友聚集过来一起畅快,不过实际而言,他们并没有因此得到什么好处。

  史书对于这次的罢相事件记录很公正,就如同世人所知的真相。

  “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丁酉,左仆射曾布以权谋私,用姻亲陈祐甫填户部缺贪污公银,被台谏吴材、王能甫举,布羞恼庭前,与上争,颜色稍厉,被中书温益斥,布悔,时上已不悦,拂袖而去,布自此失势,两日后自请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归故里南丰教化诗书。”

  不过对外布榜的内容可比史家要精彩,对曾布的严厉措辞是不用说的,当事人陈祐甫也削职候审,总之是皆大欢喜的结局,百姓也着实欢喜。确实,平民绊倒一朝宰辅实是罕见,这也让底下唱起了徽宗的赞歌。而作为这场倒曾运动中的代表——太学生,也就此受益。

  朱雀城门边贴着的告示清清楚楚的有写。

  “太学生陈东煽动民众,堵抑宫门,令世风浮躁,非学府教化所出,故夺其生员,并惩三年内不得进试。以儆效尤……”

  既然是受益,后头当然是有转折,“但念其忠君爱国。心迹可嘉,为免其今后误入歧途,故特赐其进学翰林,修身养德。待得它日为国尽忠。为社稷谋福。”

  典型的朝廷式打赏。

  百姓们哄笑一阵散了,当了趣闻四说,轰动的肯定是学府士林里了,谁能想到这反动行为居然还获了朝廷嘉奖,只一弱冠之年便入了翰林,前途何人质疑。

  矾楼。

  大堂里头的笙歌片片,但已非旧日红粉模样,醉了酒的青年才俊捶胸顿足。“这等便宜,怎得就被那陈东捡去……”咕噜咕噜的一顿果酒。大恸世道不公,旁边也没了与女姬调笑的兴致。

  “早知如此,我也上去骂两句奸佞,白白便宜了那小子,当真可恶!”他恨恨说,脖子因极度羞恼而涨红,气氛由此陷入僵硬,台上的乐伶们不得不停下琵琶,以目示意着无奈。

  青衣楼上,趴着窗沿看的慎伊儿咯咯的在笑,还时不时地回头“添些柴”。

  “萸卿姐你瞧瞧外头,这全京城的才子们都羡慕着呢,你怎得还把情郎拒于门外。”

  她的声音传到闺外廊道上,让陈东更是紧张的擦额汗,旁边李媪冷眼相看,挡在门前说风凉。

  “你看,现在是我女儿不答应,可不是我这老婆子从中作梗,我看你也识点趣,回去温习功课,可别前脚刚进翰林,后脚就被人逐出来。”

  李媪一直瞧不上陈东,哪怕如今对方傍上了富贵,但长久以来的观感还是让她难给好脸色。

  陈东心知李媪刁难,但这时也不得不向她弯腰,“这里可只有李妈妈能劝的动了……”他摸了一千两的交子塞她手里,低声着,“今后我必能为小姝赎身,劳烦妈妈勿要再使她接客。”

  李媪眼睛一亮,没想到这穷酸刚入翰林就能捞钱了,不禁多瞟了眼,眼珠子转了又转,不过还是板着冷脸。

  “我这女儿生性执拗,我也不知能否劝回,你先回去等着,若有转机,我便差人给你通信。”

  “那可就谢谢妈妈了。”陈东拜了又拜,心知萸卿在气头上,所以只能借着李媪来缓和。

  他下楼后,李媪才收起母夜叉的形象,转身推门进去。

  “妈妈,他可走了?”面色清减的萸卿见着外头没声音了,便有了这么一问。

  李媪与她身边坐下,头顶的流苏在荡漾,将雅致的环境装点起来,李师师笑着在旁给她沏茶润喉,李媪喝罢,眯着眼睛从袖子里掏出那钱来,并不避讳。

  “看来那穷酸也非一无是处,算是妈妈走了眼,若是他今后真个搏了差遣,那你随他去妈妈也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