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人情世故

加入书签


  樊楼。

  时近戌正,众人都已将写好的诗交予了小厮,由人美声甜的女侍者吟出,让涑水先生与翰林院的刘大人,鸿胪寺的李大人及汴京文坛中的泰山王老,北斗朱老等人品评。

  其中官员清流有之,贤达文豪亦有之。

  最当红的莫过于涑水先生。

  你要问涑水先生是谁?

  大家其实都听说过他的故事。

  他就是司马缸砸光的主人公!(事实证明字的顺序并不影响阅读)

  涑水先生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出了名的,此时在京中出任殿中丞,专心作史,选他来做裁判,任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今日邕王就要借涑水先生之口,正他邕王子嗣才高八斗的名声。

  邕王对此可一点儿都不担心,毕竟前两关中猜灯谜赵志平早已记下了所有答案。

  投壶也是其所长,虽不拔尖,但亦是个中好手。

  至于诗能不能入涑水先生的眼?

  邕王对此就更是放心不过了。

  毕竟那可是由当朝龙图阁直学士斟酌了旬日功夫才有写出的!

  邕王都想不出这样的局自己该怎么输?

  时近戌正,众人赏着月色,畅饮美酒,时不时点评一首方才写好的诗词,好不快意。

  只是十数首诗看下来,却是无法尽兴,月色好,美酒也好,惟独诗赋稍稍欠缺。

  “终是不见当年文坛之中,群英荟萃,百舸争流的情景。”王老喝了口寿眉酒,咂巴咂巴嘴感慨道。

  “与王师年轻时相比,他们自然是差的远了,毕竟如李白、李贺之辈自古以来便没有几个。”说话的是鸿胪寺的李大人,曾拜在王老门下学艺。

  这是把王老比作了诗仙、诗鬼,马屁拍的王老舒服不已。

  “老王,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怕是还没中举吧,总的给年轻人点时间不是?”

  朱老逗起了老友,说起了昔日。

  “呸,老朱,你还不是一样,别忘了我俩是同一年中的恩科!”王老自是不甘示弱,吹胡子瞪眼。

  其余几人也是见怪不怪,暗自发笑,都说老小孩,这些个大儒也不例外,尤其是老友聚在一起的时候。

  这时墨兰后来者居上,首先奉上了诗作,由歌姬娓娓道来。

  坐于右首的一名中年儒生细品后,出声问道。

  “这首诗辞藻隽秀,瑰丽多姿,想是哪家的闺秀写出来的?”

  墨兰见有人夸自己诗写得好,嘴角疯狂上扬,起身微微一礼。

  “小女子盛墨兰,问诸位大人安。”

  “哦?盛?可是礼部盛郎中家的?”一听墨兰姓名,翰林院的刘大人就知道了其来历。

  “正是家父。”墨兰心中疯狂呐喊,多问一点,我要明天遍东京城都知道我!

  “久闻盛老弟诗书传家,今日一见果然不凡。”刘大人点点头。

  “大人见笑了,小女子才疏学浅,唯恐贻笑大方,还请大人不吝赐教。”

  凭着盛老爹八面玲珑的为官之道,自是交好了不少同僚,这刘大人也与其相谈甚欢过。

  刘大人想的是做个顺水人情,随便夸两句,也好留下一份情面,便指点起了墨兰。

  一番点评后,刘大人又问道。

  “我听闻盛老弟家尚有几名子女,今日就你到此吗?”

  “小女子的哥哥与妹妹也在。”墨兰见刘大人转头问起了自家兄弟姊妹,心中好不失落,面上却不露声色。

  接下来刘大人又一一评了盛长柏和明兰的诗,夸了两句,便与王老等人喝起了酒。

  其中明兰虽然字写的实在难以入目,但刘大人仍是夸了一句“别具一格,让人印象深刻”。

  这评的是诗吗?

  这评的是人情世故!

  至于盛长枫和如兰,他俩投壶未中,是无法参与这第三关的,只能在一旁陪太子读书。

  赵志平端坐良久,见时间差不多到了戌正,提起笔于洁白的宣纸上开始落字,笔走龙蛇之后,也不给小厮,径直来到了首座前,恭敬的将手中的宣纸奉上。

  “学生赵志平,请诸位贤达指正。”

  其中鸿胪寺李大人,作为早早投向邕王的党羽,按照早已定下的计划,这时主动将其纳入手中,朗诵了出来。

  诵读之声,抑扬顿挫,慷慨激昂,更加凸显了赵志平所作的诗韵味深长,恍如明月照松间,清风拂山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