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还有备胎-第2/3页

加入书签
    整个豫省数来数去也就这么三个造车企业了。

    说起郑轻厂的历史,那就长了,它的前身还是解放前那支军队的汽修厂。

    解放那年和开封汽修厂合并,在修理汽车的同时间造汽车零件。

    七十年代开始造汽车,由于他们造的130型载重汽车生产工艺粗糙,结构缺陷大,销售没多久就停产了。

    然后和当时国内众多汽车制造厂一样,开始生产BJ130清醒载重汽车,总算活了过来。

    因为有一机部的支持,那时的汽车厂只要拿着介绍信,(本章未完!)

    第八百二十章 还有备胎

    去北二汽几乎都能拿到130的图纸。

    郑轻厂也是靠这张图纸缓过劲儿的。

    起码在省内做到了供不应求。

    截止到七九年,一共生产了一千四百七十辆车。

    四年时间生产了不到一千五百辆车,可见手工造车是多么的迟缓。

    但是好景不长。

    到了八零年下半年,它们的车和底盘销量急转直下,明明供不应求的东西突然就不行了。

    郑轻厂就陷入了产品积压,生产停滞,入不敷出者境地。

    接下来的两年,连续亏损,累积亏损了将近600万元。

    成了ZZ市头号亏损大户。

    原因很好理解。

    正是因为BJ130的图纸谁都能得到,在发动机外部采购的条件下,只要有了图纸,这种制造工艺并不复杂的落后汽车,生产起来还真没啥难度。

    豫省很多企业在70年代末期都拿到了图纸,随着八十年代汽车制造统购统销制度的松动。

    这些原本不在计划体制内的小企业,心思活泛了。

    于是,制造轻卡的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炉。

    仅郑州地区就有几十家。

    这些小企业的低价版车型和底盘儿,对郑轻厂这种高价车型是个致命的打击。

    郑轻厂不得不进行改变。

    它们砍掉了九个分厂中的六个,分流了两千多名工人。

    选出了新厂长,收编了十多家抢饭碗的汽车修配厂。

    然后根据原来车型推出了双排座客货两用车,后又和东风合作推出了三吨轻卡,总算稳住了阵脚。

    到九一年的时候,郑轻厂单班已经有一万台的产能了。

    不过他们生产的这款东风1060虽然销量不错,但整体的技术含量依旧不高,热销后依然会有巨大的危机。

    这方面已经有经验的郑轻厂防患于未然,积极为企业在遇到危机前寻找应对之策。

    只是他们的路走劈叉了。

    正常的情况下,他们应该研发新车型,以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

    但是它们却跟着国内当时的合资热潮,在九三年春天和日产猪是会社合资成立了郑州日产。

    它们刚刚经历了厂区改扩建,还欠着银行的贷款,哪里还有资金和对方合资。

    因此要想建厂就得借钱。

    于是,郑轻厂就把自己抵押给了华信集团和工商银行。

    日产在合资的时候也没有充足的资金,因此带来了泰国小朋友三友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