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 犁

加入书签


  蜀郡管着成都县,在益州政治地位很重要。而且此地由于有些成都平原,所以无论人口还是耕地、粮食产量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可惜前任蜀郡太守法正,要跟着刘备到前线打仗,随军出谋划策,所以无暇顾及蜀郡的生产。

  之前只是试探夏侯渊大军的虚实,倒还好办。

  现在决战将起,急需大批粮草,还要大量征发士卒,蜀郡太守就不能再空下去了。

  诸葛亮以杨洪为蜀郡太守,杨洪一到任就把所有事务都给办理的井井有条,给诸葛亮帮了大忙。

  秋收结束,距离冬季的男战女运大征发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需要加紧进行秋耕。

  所谓“春耕宜浅,秋耕宜深”。

  秋耕之时深翻土地,能帮土地积蓄水分,还能把土中的虫卵给翻出来,可以有效保证来年庄稼的成长。

  “七夕立秋两相连,秋收之后急耕田。”

  李遗作为劝农校尉,职责所在,自当巡视地方,视察耕耘成果。

  刚好杨洪新官上任,李恢要去看望老友,顺便督课官吏,履行一下自己作为州府功曹的职责。

  李恢、李遗父子二人骑马巡视地方,倒也很是惬意。

  在此时已经有着很成熟的马鞍和马镫的技术了,上下骑乘很是方便。

  倒也不需要李遗做什么发明。

  在后世的1973年,曾经在湖北的乌林地区出土了一对铜马镫和一方砚台。

  砚台上面镌刻的字迹是“建安八年”。

  而众所周知的是,乌林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主战场。

  所以当初李遗第一次骑马时,发现马鞍、马镫具在,与他当年看的网络小说中写的不一样,也是惊奇了好一阵子。

  不过想想也是,张辽能在白狼山之战中以少胜多,带领骑兵冲破数万敌骑。

  曹纯在长坂坡之战中,一日一夜奔袭三百里。

  张辽和曹纯自然身体素质强悍,但是手下的士卒们呢?

  若没有硬质马镫和马鞍的支持,这是很难以做到的。

  沿途父子二人一起观看农人耕地的操作。

  李遗上次春耕之时,只顾着想灌溉用的翻车和筒车,这次却是仔细看了此时耕地的情况。

  现在的农人耕地,平原上主要用的是二牛抬杠的形式,以两头牛拖动直辕犁翻动土地。

  因为要用两头牛一起,所以牛很是稀缺。

  诸葛亮发布政令,允许家中没有牛的农民,向官府租借牛使用。

  民间也可以用家畜向官府置换牛。

  但是二牛抬杠,牵引着直辕犁耕耘有着很大的弊端。

  直辕犁的辕又直又长,前面两头牛的行动方向也只能往前,而不能左右自由转换方向。

  每次从田地的这一头耕耘到对面,都要费老大力气,走好长的距离,才能掉过头来。

  而在另外一些临时找不到牛来耕地,以及掉头距离不足的山地丘陵之处,农人们还在使用踏犁。

  踏犁的样子很像是后世儿童们踩着跳的那种跳跳杆。

  农人们人手一个,用力踩下去,再把土给翻出来。

  李遗不禁想到了后世的曲辕犁来。

  只要把犁辕截短,再改成向下弯曲的样子,就能减少活动空间,增加动力。

  此时二牛抬杠的“杠”,被称之为犁槃,再把这个东西给截短,只要一头牛就可以耕地了。

  还更灵活,重量也更轻便。

  李遗当即把思路对李恢说了出来。

  李恢高兴地说道:“农者为国之根本,我儿能想尽办法帮农人减轻劳作之苦,正是一大功德。”

  李遗正在怡然自得,就听李恢又转了话头。

  “但是你这犁槃变短之后,牛要掉头依然还是需要后面整体一起走,因为犁槃是固定的。”

  李遗脱口而出:“那么就用不固定的,这西川之地出产铁矿,冶炼技术也很高明。”

  “回头我请蒲元兄帮忙,想办法用铁轴在中间稳定犁槃,这样不但灵活性的问题解决了,还更结实。”

  李恢赞许地说道:“这就可以了,你这个曲辕的犁子,将来肯定能够大用!”

  李遗这下子也不想着跟李恢一起日出转悠了,他现在只想着赶紧找蒲元探讨一下自己的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