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未雨绸缪

加入书签


  山阳镇原有居民不过三千多人,对一座面积近三平方公里的城池来说,还是能轻松容纳的。

  而且城内的地皮并没有全部盖满建筑,还留有不少空地,把这些空地全部建成房子,一两万人也能容的下。

  刚开始,之所以不想让修武县的灾民住进来,一是房舍不够,二是怕会引起居民之间的冲突。

  山阳镇虽是道观的产业,可出力建设的,是跟着文启东跋涉千百里来到修武的流民,这些流民在随着车队时,在建设山阳镇的过程中,算是经过了相处磨合期,来自不同地方的流民,已经能和睦的相处生活在一起。

  不过,这种苦难促成的和睦,由于时间太短,居民之间,还没有形成牢固的亲情、近邻等相互信任的关系。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澶у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с傘/p>

  这时,要是直接往城里收纳灾民,还是超过原住民人数的修武本地人,抱团的修武本地人,对上还没有同心协力的原居民,客大欺店的事情就会发生。

  这种地域性的抱团排斥行为,不是几条规定就能消除的,因为这是不同地域的人,被迫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时,对生存权利和生存空间的一种隐形争夺。

  现在好了,新加入的人数只是原住民的一半,城池内基本还是以原住民为主,新来的居民人数少,短时间内,不会出现雀占鸠巢的想法。

  而原住民虽然人数稍多,但并没有占到绝对优势,又有点人心不齐,也不敢过分打压新来的居民。

  文启东指示政务处,要加强山阳镇是大家共同家园的宣传,治安所和民团,在对待新老居民上要一视同仁,不能搞地域和新老之分。

  其实,普通民众的需求很好解决,只要能让他们安定的生活,能吃饱饭,民众就不会闹腾。

  一个地方,最难摆平的群体,是那些特权阶层和有钱人。

  山阳镇由于建立时间还短,特权阶层还没有形成,管理群体还没开始腐化,所以,目前在山阳镇,还谈不上啥特权阶层。

  但有钱阶层,在山阳镇已经显现了,并且还形成了一个小圈子,这个由几十户人家形成的富人小圈子,就是山阳镇内的那些商户。

  他们这些人,是抱着捞钱的目的来到了山阳镇,对山阳镇还没有很强的认同感。

  虽然被山阳镇的环境吸引,把家也搬到了山阳镇,但这一切前提,是山阳镇能一直保持安稳,如果山阳镇遇到了危机,这些人中,能和山阳镇保持同仇敌忾的不多。

  时间已经是崇祯二年的初春。

  文启东给道医学堂的学生,上完了一节自然课后,刚回到自己的公事房,负责文启东日常事物的书办就来禀报:“观主,范所长求见。”

  由于摊子铺的越来越大,日常的事物也随之增多,习惯做甩手掌柜的文启东,为了摆脱琐事的麻烦,就挑选了两名书办,来帮着做一些杂事。

  有了专职的书办,不用处处都事必躬亲,工作起来果然轻松了许多。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两名书办都是男的,没有后世妖娆多姿的女秘书用起来那么令人赏心悦目。

  这两名都读过几年四书五经的书办,是文启东在所能选择的范围内,挑出的还算能做事的人。

  听到书办谭文礼的禀报,正在整理下一节课教案的文启东,看了一眼谭书办,开口说道:“让他进来。”

  “属下拜见观主”范江进门后就先给文启东施礼。

  “免礼,说过多少次了,平时见礼不要跪拜。”

  听到文启东语气亲切的责怪,范江貌似憨厚的嘿嘿笑了两声,拍马屁道:“不是属下不遵道爷的命令,属下每次面见道爷,都会在道爷的虎威下腿软,可不是小的礼多。”

  对范江的马屁,听听就得了,这种混过东厂的小人物,迎奉上司,也是其生存之道。

  文启东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开口问道:“近期镇内没有异动吧?。”

  范江立即收起了脸上的谄媚笑容,神情肃然的回道:“属下正要禀报观主,近日来,镇内的商户在悄悄转移资产,有些商户已经把自己的家人,送出了山阳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