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加入书签


  李斯回府后,第一时间就对他的儿子说了此事。

  是时,已是午后。

  秋日晴空万里时,天地间别有旷达之意。

  澄澈阳光洒落在干净的庭院里,铺满阳光。

  院中一口大缸中盛满了水,水早已发绿,上面飘着些绿毛似的东西。

  青苔附着在大缸内侧。

  宽大的书房中,李斯和李由父子二人对坐。

  李由也算得上是饱学之人,闻说此事,也有些惊讶。

  “太子还真是频出奇策。”

  李斯却脸色僵硬。

  太子倒是说的轻松,但是以李斯对于三教九流的了解,儒道墨法,多为迥异。

  这件事其实难度极高。

  案上摆放着铜炉腾起袅娜轻扬,丝丝缕缕,清香远溢。

  李斯换了朝服,神色凝重,长长的胡须黑白相间,稀稀疏疏,但是那双眼睛却愈老愈显得精明,当下还流露出锐利。

  李斯拂拂胡须。

  “太子欲集合百家之才,共铸统一之术。可是太子殿下说到底,古书未读多少,儒家六艺小有所成,却中途弃之。”

  话说到一半,李斯忽的面色铁青。

  “听闻太子弃儒去从法,时常诵读韩非的文章。但是吾听闻,太子其实也并未对韩非之文章有多熟悉。”

  说到这,李斯眼底又是一暗。

  “早就闻太子于临淄召随侍萧何张苍。说起来,这张苍与我乃同门,但是张苍惯为齐法家,倡导刑法宽宥,上次编纂新法,他确实出了不少力;而这萧何,宫里宫外人人都传,他好黄老之道。”

  说完这些,李斯戛然而止。

  李由也双手垂膝。

  他们现在议论的人是太子,人虽远在王宫,但是说话时仍旧面带敬色。

  李由明白李斯说这些话的意思,意是在说太子用心不专。

  李斯复道。

  “太子想必也知,百家之术,各有不同。但是儒法之间,本身二者便为迥异,一言人之善,一言人之恶。而墨门,又是主张兼爱,尧舜之治下,尚且不见兼爱,何况今乎;至于黄老之学中,又是无为,此不治也。”

  有些话,不便明说。

  李由听了,自己心里有数了。

  原来他父亲是觉得,太子其实对百家之学了解的根本不多,只是太子一厢情愿要为之。

  “百家之术迥异,各申其道,是为乱。吾如何集这乱为一?”

  李斯说着说着,最后道了一个字。

  “难。”

  李由听了,却笑。

  “父亲大人一向处事精明,殚精竭虑。但是此次为何对于此事却如临大敌?”

  “小子有何见?且说来。”

  李由笑道:

  “诚如父亲大人所言,这百家之术迥异,各申其道,是故诸子门生各论其是,莫衷一是。而太子正是看出百家思想之乱,欲一之。”

  李斯拂拂胡须。

  “世上之事,十之八九,说来容易做来难。”

  难——

  李由听了,反而对这件事情愈发感了兴趣。

  “儿常伴父亲身边左右,从未听说父亲言过一个‘难’字。”

  李斯晃着头,一脸疑虑,他重重道。

  “陛下之意,实则是要废百家,立新术。这才是于百家之中提炼统一之术的根本。”

  “废百家?”

  李由听了,也微微一怔。

  “百家学说源远流长,如此为之。”

  李斯忽的笑笑。

  “太子殿下示意我于百家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啊。”

  李由暗自思忖。

  今日听父亲大人说了这么多,其实不过都是些牢骚罢了。

  但是往常父亲大人决计不会这么做。

  李由感觉的出,自从他父亲忽的从廷尉变成太学祭酒,父亲大人对太子殿下便颇有微词。

  父亲大人的挟书令,又是被太子所反对。

  事实上,李由也清楚,非但父亲大人一人对太子有轻微不满,朝中诸多大臣,也对太子多有微词。

  因为太子是一个并不注重传统的人。

  太子殿下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意欲在政事上大有作为。

  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多为破旧立新之举,只是有皇帝陛下鼎力支持,群臣莫之奈何。

  归根结底,还是上次立新法,太子于朝堂之上的言论过于激烈,字字句句直斥军功,大言军功之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