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酒菜和珅脸上露出了笑容,世间最后一个节日他需要酒佐助。
菜是平日爱吃的,除了两条红烧开河鲤鱼——他喜爱鱼肉的鲜美,厌烦杂乱无章的鱼刺。
现在,他精心一根一根挑着小刺,一箸鱼肉,一杯酒“滋溜”喝下,酒的苦辣和鱼肉的鲜美在舌尖,口腔,喉咙里交织着——终于尝到了真正的滋味,这才是真实的人世间!
他尽情享受着自由的,无拘束的繁华。
透过一扇小窗,隐隐看见天空昏黄。昏黄的圆月高远,星光黯淡,没有火树银花陪衬,上元节还不如一个平静安详的夜晚。
他记起了京师静谧的夜色,月光如碧水,和妻子冯氏走在洒满银光的小院里……
那时的他年轻、热情,心底无私,被无数旗下俊才所羡慕称赞——那是真正的,由衷的赞叹。
眼前烛火摇曳,思绪像江河般奔流;避开所有令他内心难堪的,只想是否还有未报答的世间恩情。
被后娘赶出和府,与和琳孤苦无依。他心里充斥着怨恨,也熬出了冷酷,残忍……直到遇见丈人,在内务府他得了倾力提携,又直至到太上皇身边。
太上皇!呵!和珅接连倒了三杯酒一气喝下。他无限依恋着太上皇,尽管已经回味过来自己只是太上皇一枚棋子,一个奴才!
太上皇禅位不肯让“嘉庆”掌权——他蔑视当今朝廷,心里直呼嘉庆的年号。——只有让他对百官发号施令,只有他来充当羁縻嘉庆的角色。
他心甘情愿带着乾隆朝的辉煌,跟随太上皇西去极乐世界。
和珅将大块鱼肉夹起,举杯对着月亮一口喝下。他有了醉意,吃到口中的鱼肉变得不知味道。除去一条还未开箸的鲤鱼,逐渐有了残羹冷炙的样子,和珅随着清醒过来。他想回避的,反而更来得更猛烈,更直接,比死去本身更要折磨他。
他内心需要自己一个回答——“我和珅到底是大清的忠臣还是奸臣?”
对太上皇的忠心可以让他安慰自己,他想到了自己的财产。死后他也是朝廷的,满洲的,爱新觉罗江山的功臣。百姓一年交田赋不过区区二千万两——和珅突然想到了“百姓”。
对,忠臣!——那么对百姓,自己做了什么呢?!
头开始晕得厉害,身体也剧烈摇晃起来。和珅猛摇了几下脑袋,将眼睛闭上又睁开,慢慢看清了桌上的鱼。他举起手哆嗦着去拿酒杯。——仅他自己就搜刮了天下百姓十年的赋税。
“官逼民反!”他想起了白莲教首领王三槐的供词。一股燥热冲上脑门,前胸后背都被这股燥热占据,他不由得撕扯开胸前的衣服。
“……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而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突然又想起了太上皇这道纵容他的“护身符”,从此他恣意勒索外臣搜刮天下。
太上皇想要的自己都替他做了,名声自己承担——这便是他一生的写照!也许从那时起,他下场已经注定了。他终于明白,纵使没有钮祜禄?和珅,也会有瓜尔佳、赫舍里、富察氏……
“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白莲教这场祸事的罪魁祸首正是太上皇和他和珅!他对太上皇的忠心、功劳也恰是太上皇的过失——这不是“自作孽”又是什么呢?
“白莲教——尤可违!”他忍不住嘟囔道。
和珅挑开剩下的鲤鱼。“开河鲤鱼!”他记起来这是公主要带进宫里的。
“呵!”他暗笑了一声,儿媳毕竟念及亲情,不似爱新觉罗氏的冷酷。他相信儿子儿媳会厮守下去。公主身上似乎有一种光芒——在皇家所不曾见到过的,像微小平凡的善良,又像大而无边的慈悲。他不懂公主何以有这种光辉。
“天赋异禀,上天垂青皇室,也赐予我钮祜禄家族的福荫!”他虔诚地祈祷。
善良——他几乎已经忘记了这个词。自己的名字本来是“善保”呵!
“六名汉人在一起,就会咒骂满人。”他想起一位英国使臣私下和他说的话。满洲亲贵的穷奢极欲,满员大臣的见钱眼开,八旗士兵的贪生怕死,太上皇诵念西域密咒,诅咒白莲教首领时扭曲、阴森、可怖的神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