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关于动迁

加入书签


  兰婷告诉朱盛庸,朱盛中找了她父母以前的老邻居,打听她养孩子的事。好在老邻居间关系好,老邻居不仅没有说什么,反而第一时间向她妈妈通风报信。

  朱盛庸表示他会旁敲侧击,帮助兰婷打听哥哥是怎么回事。

  朱盛庸回到家,三两句话绕到哥哥身上,朱爸爸便什么都说的。

  不过,说的完全不是朱盛庸期待的。

  朱爸爸说,哥哥朱盛中临中饭前到家里,大谈特谈动迁。

  前几年,宛平南路向南,出了内环就是棚户简屋;中山南二路往东,越往东越冷清。高架南侧,不是旧厂房就是棚户区。

  龙吴路上各种集卡;龙华烈士陵园周边一派乡土气息;漕宝路徐汇段有好几块大型城中村,还在用煤气罐……

  现在呢?

  平改坡的新村多起来,内环线附近的棚户都拆了,龙华机场没有了,很多马路都进行了拓宽。

  南浦站被废弃,江边的沙土和煤灰码头也都被拆移,变成了美丽的绿化带。“徐汇滨江”的概念,也被提了出来!

  不光徐汇区如此,其他区也一样。

  在1995年,每3个住上新房的上海人,就有1人是动迁户。

  “你哥哥说,动迁是趋势。1991年到2003年间,约300万原本住在市中心的Sh市民,迁往郊区的动迁房。

  按照你哥哥的说法,动迁完棚户区,就要动迁我们住的老公房了。动迁后,全部盖成豪宅。”朱妈妈总结道。

  “册那,地道的上海人都搬去郊区了。”朱爸爸不悦道。

  “你哥哥的意思是,2001年前,动迁补偿按照被拆迁房屋的面积来。2001年之后就按人头了。

  所以他不仅自己户口要呆在这套房子里,还要把他的继子的户口也迁到这套房子里。好赚开发商的钱!”朱妈妈道。

  朱盛庸这才听明白重点:原来是要把朱古力的户口迁进来。

  “你们怎么回答哥哥的?”朱盛庸问。

  “你爸爸已经答应你哥哥了。我担心将来分钱不均,会引起你们兄弟俩矛盾加深。”朱妈妈总是那么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她已经看出朱盛庸和朱盛中之间的不合迹象。

  “那就回绝哥哥。”朱盛庸道。

  “可你哥哥已经把户口本拿走了。”

  朱爸爸一副“这可怎么办”的为难神色。

  原来木已成舟。

  朱盛庸便没再吭声。

  “我哥哥,说其他事了没?”沉闷一阵后,想起兰婷委托的事,朱盛庸闷声闷气又问道。

  “说了。你哥哥说,陈静静把卖房套来的钱,转到他的股票账户,让他做股票。他问我你都买了什么股票,他也想照着买。”

  朱盛庸差点冷笑出声:现在股指都那么高了,这会儿再买进,不是等着当接盘侠吗?

  “你笑什么?”

  “我还在想,我每天卖掉的那些股票,都是谁在卖?原来是哥哥这样的人。”

  朱妈妈不觉也笑了:“我也跟他说,现在再买进没啥意思,让他等这一波行情过去再入市。我看他急吼吼的样子,未必摒得牢。”

  朱妈妈早在2400点时就全线退出股市了。她的钱,拿去买了南浦典当行的私人融资产品,也即民间借贷。相较别的24回报率,朱妈妈选的这家南浦典当行的回报率只有14%。

  回报率低,在朱妈妈看来,反而是一种保险。至少融资人相对比较理性。

  而朱妈妈之所以知道有这么一家回报率为14%的民间借贷公司,是因为南浦典当行的业务员在大街上发传单,盲塞塞到朱妈妈手里的。

  朱爸爸不肯让朱妈妈拿去投资,朱妈妈一句“你什么都不懂”,牢牢堵住朱爸爸的口。朱爸爸吭哧半天,道:“把我的那部分钱分给我。”

  朱妈妈便分给他5万,让他存5年定期。她自己,则投了十万到南浦典当行。另有5万,放在了股票账户里。

  正如朱盛庸所感觉,国富之后,就是民富。朱妈妈、朱爸爸靠退休金,每年的存款都在增加。2007年,老夫妇俩每个月合计可以领取6000块的退休金。

  朱盛庸几次将话题往哥哥身上扯,然而,无论爸爸还是妈妈,都没有提及兰婷,更遑论兰婷的女儿。

  朱盛庸只好作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