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李礼刚投资奇遇

加入书签


  博士毕业的李礼刚在硅谷租房。

  婚后第二年,他妻子五月生了一个儿子;婚后第五年,五月生了一个女儿。

  就算他们没有计划生育,就算五月是天主教信徒,不提倡使用tt,也没有可能像父辈那样随便生。

  生得起,养不起。

  李礼刚年薪十万美金,鉴于他不是计算机行业从业者,已经算是普通打工族中的高工资。

  李礼刚父母不在美国——即使去了,估计也无法适应那里的生活;五月的父母已经年迈,没有人帮他们带小孩。

  美国没有幼儿园系统,不愿意将孩子塞进待遇不明的私人育儿所,五月只好辞职,待在家里,直到孩子去上小学。

  从上海出去的李礼刚思想还停留在独生子女阶段,一直到婚后第四年,手中略略有了存款,他才敢松口要第2个孩子,这才有了女儿。

  五月居家的时间又将延后几年。

  李礼刚渐渐感觉到疲惫。

  他给朱盛庸的信里这样写:“真佩服父辈们能做到量入为出,每年攒钱。我穷尽所能,差点惹翻老婆,一年到头,才攒下几千美元。攒钱太难了。”

  硅谷顶尖公司码农的年薪中位数也不过是十三、十四万美金,扣掉税,扣掉养老金,差不多只剩下一半。还要承受房租,以及10%的消费税,攒钱确实太难了。

  “听说好时候在1997年。那时候硅谷的企业家们信奉的商业逻辑是,公司应该用几十年的时间去寻找和积累人才。所以才会有门卫也能分股的传说。

  现在不行了,企业家们变狡猾了。

  清洁工、厨师、安保这样的体力工作者已经没指望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人力、行政甚至程序设计师等职位,很多也变成聘用制。

  这意味着大家都成为了临时工。

  公司不需对临时工提供全面福利,更不会分红或者配股给这些外包临时工。

  所幸我是正式工,但我预感,等几年后我女儿读小学,五月去找工作,只能找到临时工的工作。”

  电视新闻上、财经数据上,硅谷的经济发展的确愈发欣欣向荣。

  自2001年起,硅谷居民人均Gdp增长了74%,是全美平均增长的5倍,但遗憾的是,投资人和顶尖的极小部分员工才是真正的受益人。

  这导致贫富每时每刻都在拉大差距。

  李礼刚这样的高学历正式员工还能随着公司发展,收入水涨船高。而那些中低收入的劳工……

  “我对门的邻居昨天退租了。我也梦想着退租,住进自己的房子里,以我和五月的现状看,只能是空想。

  我问他在哪里买了房?他脸色尴尬地告诉我,他不是买了房才退租,而是付不起房租才退租。

  我才想起来,五月跟我说过,对门邻居夫妻分别从事厨师和花店打工的工作。

  对门邻居搬家的时候,是个艳阳天。我站在阳台,站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心里生出巨大的恐惧。我怕等我老了,智力跟不上了,公司把我踢出来,我也不得不落魄到退租的地步。

  我吓得寒毛倒立,浑身哆嗦。

  后来我又想到,不对,我至少可以继承丈母娘的房产,不至于无家可归。那一刻,我回头看五月,从来没有觉得她如此有魅力。

  阿庸,美国的生活跟我想的不一样,可如今我拖家带口,已经难以退回。

  听说当年我花1万美金给弟弟买的婚房,如今价格已经翻倍。当初真应该听父亲的劝,把他家对门的那套也买下来。

  阿庸,你说你在股市里大赚,目前涨了34%,恭喜你。

  其实我也做过股票投资。

  在2000年左右,美国出现很多新公司。印象最深的是出现了第一家纯网络银行,Netbank。利息很高,我在这个银行里开过户头。

  我觉得这是新趋势,决定买它的股票。

  我没有多少钱,只能花1000美元买。记得它的股价约为20美元一股,1000美元,买入50张股票。

  人生第一股!

  很不幸,这家公司倒闭了。

  Netbank倒闭之后,被荷兰的一家银行重组,用户存款随即转移到荷兰银行里。

  存在银行里面的钱无碍,因为有联邦储蓄保险,10万块以内的存款统统全额赔付。1000块购买来的股票一分不值,成了废纸一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