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重现文教之盛

加入书签


        临淄城有门,名曰:稷门。

        此时的林朝,就站在稷门前,望着高大且残破的城门,目光微动,默默凝视着。

        城门虽几经修缮,但如今上面斑驳旳残漆,还是能看出岁月流逝的痕迹。就是这样一扇古老的城门,不知见证过多少兴盛成败。

        九百年前,周天子势弱,适逢天下诸侯相互攻伐,礼乐崩坏。

        管仲横空出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确立了尊王攘夷的意识形态,并借此重新组建了当时的秩序。

        正因为齐桓公与管仲这种天下为公的精神,和足以掌控秩序的实力,导致诸侯竞相拜服,纷纷表示愿意团结在桓公周围,为恢复天子、诸侯、贵族、黎民的秩序而奋斗。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天下诸侯确立了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统一标准。华夏与夷狄的分别,正式拉开界限。

        直到数百年后的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在边境对峙,因匈奴入寇,赵国率军击之。

        面对如此天赐良机,就算是有虎狼之称的秦国,也没有趁势进攻,反而按兵不动。

        秦国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你赵国胜,那咱们接着打。

        你赵国败,那就我来教你应该怎么打匈奴。

        虽有种种客观因素限制,但秦国终究没有与匈奴合击赵国,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兄弟之争与抵御外敌的区别。

        齐桓公虽然没有善终,甚至被活活饿死,但他率先称霸于诸侯,等于为天下开了个好头,因为他的所作所为都在影响着当时大国的行为准则——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你享受了多高的待遇,那你就要承担多少责任。

        这很公平。

        六百年前,天下进入战国割据时代。

        在这个昔年齐桓公统合诸侯的地方,发生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政变,史称田陈篡齐。

        田姓陈氏之人,篡夺了齐桓公后代的位置,却并没改掉这个深入人心的国号,依旧称自己为齐国。

        而后田陈的第三代君主田午上位之后,为了招揽贤人,治国安邦,索性在临淄城内修建了许多馆舍,特意供百家传人在此坐而论道。

        嗯,包吃包住的那种。

        此举曾一度招致齐国高层宗室的反对,但田午依旧坚持推行。

        他的这番态度,终于打动了天下诸贤,争相奔齐国而来。

        这些人都是谁呢,有孟子,有邹衍,有申不害,有淳于髡,还有荀子……

        可以说,当时最有名的学问大家,都曾在临淄坐而论道,交流学术思想,形成了物理层面上的百家争鸣。

        也正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才为后来齐威王、齐宣王在位时的齐国兴盛提供了可能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