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郭嘉的上中下三策

加入书签


  面对郭嘉的提议,刘备没说可行,也没有严词拒绝,而是完全当成一个笑话来听,甚至都没有认真思量成败,就劝郭嘉慎言。

  见刘备如此态度,郭嘉顿时明白,用借瘟疫灭杀诸侯这招是行不通了。

  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郭嘉再次拱手道:“主公,诸侯可以先搁置不议,但有一人,现在却不得不除。”

  “何人?”刘备有些好奇道。

  郭嘉笑了,口中说出了一个名字:“刘岱,刘公山。”

  “为何?”刘备不解道,“刘公山身为宗室,与某同宗同源,更是当今兖州刺史,无有天子诏令,谁敢轻言除之?奉孝可莫要胡言乱语。”

  对于刘岱墙头草一般的表现,刘备也很不满意,但最多以后不与其来往便是,万没有要除掉其人的心思。

  郭嘉解释道:“主公容禀,观此次讨董,他刘公山身为宗室,又是兖州刺史,却态度暧昧,出兵不出力,反倒有拥兵自重之嫌。不思报国讨贼,是为不忠!

  年初时,主公曾赠与他兵马数千,使他稳坐刺史之位,后又助他征讨泰山贼寇。可其人却在会盟时摇摆不定,是为不义。

  更何况军中有流言传出,他刘公山早就暗中勾结了董贼,欲出联军其后,意图不轨。只是董贼伏诛,刘公山还没来得及行动而已。”

  可怜的董先生,就算死了,还又被郭嘉拉出来当靶子,狠狠鞭尸了一回。

  听完郭嘉的话,刘备的脸色顿时变了。

  前两条还无所谓,最多证明刘岱其人品性拙劣,不足相交而已。

  眼下天下局势错综复杂,人人自顾不暇。刘备虽忠心汉室,却不会用这般严格的底线去要求别人,哪怕出身宗室的刘岱也一样。

  在刘备看来,只要你不明着扯旗造反,图谋不轨,哪怕是对天子诏令阳奉阴违,刘备都忍了,毕竟时局如此。在他的预想中,等自己扫平天下,匡正汉室后,那些摇摆不定者,自然会重新俯首,再为大汉忠臣。

  论迹不论心,真要论心,这天下恐怕没几个真正的汉室忠臣。

  但最后一条可不一样,勾结董卓,这完全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底线。董卓是国贼,那与董卓勾结者,自然也是国贼。

  所以刘备面色严肃道:“奉孝,这话可不能乱说,你可有证据?”

  郭嘉赶紧摇了摇头道:“没有。”

  “没有?那此事便不必再说。”

  郭嘉又开口道:“主公,嘉并无证据,但子初处,却有确凿证据。”

  大概是被林朝卖得次数多了些,此刻把锅背到林朝身上,郭嘉脸不红,心不跳,说得那叫一个流畅。

  至于刘备找林朝对峙?

  那就更好了,因为除掉刘岱便是林朝的意思,只是郭嘉代为表达而已。

  “此言当真?”

  刘备顿时瞪大了眼睛,开口问道。

  子初有证据,却为何从没有与某说过?

  “不敢欺瞒主公,子初手中确实有证据。”郭嘉笑道,“数月之前,子初入雒,诛杀董贼,曾从董贼处搜出书信一封,正是刘公山写给董贼的。其间极尽谄媚之词,令人观之作呕,所以不便与主公复述。”

  刘备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毕竟刘岱身为宗室,这个出身使得他是天生的汉室支持者。

  与董卓合谋推翻姓刘的,他刘岱能有什么好处?

  这不符合逻辑!

  可小说才需要逻辑,现实只讲效率。

  在原本历史上,刘晔本为汉室宗亲,却是曹魏系坚定的支持者,这上哪说理去?

  见郭嘉言之凿凿,又拉出了林朝作证,刘备便有些犹豫了。

  难道刘公山真的……暗中勾结董卓?

  一旦心中冒出这个念头后,就又想到刘岱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便更加相信了郭嘉的话。

  刘备的神色变化,被郭嘉尽收眼底,眼看有了松动的迹象,便趁热打铁道:“主公,还有一点尤为关键。”

  说罢,在刘备疑惑的目光中,郭嘉打开了从林朝那蹭来的地图,指着地图上青州的位置。

  “主公请看,泰山郡现已在我军掌控之中。”郭嘉开口道,“依照子初制定的计划,此次回徐州休养生息一番后,便是兵伐青州之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