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退路,该不该留

加入书签


  孙权低估邓艾的防守能力,主要还是因为邓艾身边还跟了个郝昭。

  在孙权所率的江东兵抵达西昌之前,或者说,在邓艾拿下西昌之后,就已经料到江东兵的反扑,无论来的是孙权还是贺齐,该做的准备一点也不会少。一切攻城的手段,郝昭都做了应对的措施。

  在西昌粮仓丰盛,邓艾麾下兵卒过万的情况下,郝昭调配人马与各种物资愈加显得得心应手,别说孙权,就连陆逊也感到失算了。

  现在陆逊也开始显得有些急了,如果不能尽快夺回西昌,待李奇的兵马一到,就免不了腹背受敌了。

  如果没有撤回徐盛和蒋钦的伏兵,尚能在途中阻击李奇,使其损兵折将,挫其锐气,为夺回西昌争取时间。奈何孙权选了中策,撤回了伏兵。

  而现在即使与徐盛部合军一处,再加上即将到来的贺齐所率部队,足以将西昌团团围困也无济于事。因为西昌不缺粮,也不缺水,拖的反而是自己的随军粮草,待粮草尽时,要想办法撤退的是自己而不是邓艾。

  说到撤退,倒是还有一条路可以东归,就是贺齐来的方向:石阳、东昌一线。

  陆逊向孙权建议道:“可使贺公苗屯兵东昌,保一条我们东归之路。”

  这些天来,基于陆逊每料必中,孙权几乎对陆逊言必听,计必从了,只是说到让贺齐屯兵东昌,给自己留一条归路,孙权又感觉到有些不快。

  因为陆逊这么说,等于是料定自己必输,都在张罗退路了。

  主将如此,士兵哪里还有斗志?

  而且站在孙权的角度,他与李奇屡战屡败,严重影响到自己在江东人民心目中的高大威猛的形象,尤其影响江东世家对自己的信心。

  试想,如果自己不能扳回一局,将来李奇挥军长驱直入江东之地,那些墙头草还不临阵倒戈?

  所以,孙权提出了自己的异议,问:“孤闻项羽击章邯有破釜成舟之举,韩信攻赵,有背水一战之功,皆因士兵没有退路而奋力向前之故。如果我们留了退路,士兵人人思退,皆无战心,如何克敌?”

  陆逊握了把草,说起来孙十万……哦不孙仲谋也是读了不少书的,可惜行军打仗,怎么可以生搬硬套?

  陆逊解释道:“项羽之勇,千古无二,况且野战拼的就是士气;韩信击杀赵之时,天下大势逐渐明朗,势在汉。况且这两战都是野战对阵,故有狭路相逢勇者胜之说。可如今我们打的是攻坚战,靠的是谋略、器械以及有优势的兵力。倘若没有后路而腹背受敌,只恐军心思变。”

  其实陆逊说得比较含蓄,以至于表述并不太准确。

  若硬要简明扼要的说,那就是你孙十万不像项羽和韩信那样可以给士兵必胜的勇气。这种情况下再把士兵往死里逼,人心就容易思变。到头来,调转枪头拿你做个投名状也是有可能的。

  留条退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大家有一线生机,也不至于把事情做绝。

  虽然陆逊尽可能的委婉表述,不过孙权仍是听出了陆逊的弦外之音。心中虽有不快,但不得不承认陆逊说得有道理,遂令贺齐屯东昌。

  不过依然要防止士兵思退,失去了斗志,故而孙权密令贺齐屯兵东昌,前线将士除了陆逊,无一人得知。

  却说李奇从平都南下,尚要经过另一座县城,高昌。

  掠过高昌再往南不远,就是西昌了。

  初时,李奇因为急着救援邓艾,无意在高昌附近耽搁时间,打算绕过高昌城,直接往南而行。

  在与庞统商议这件事的时候,庞统提醒道:“绕过高昌城,直取西昌,也不是不行,这样可以使我们的队伍最快的抵达西昌,救援邓艾。可高昌之北有禾水,若不占据高昌,据守渡口,不利于我们与平都、安城方面交通。”

  李奇道:“孙权、贺齐双管齐下,我对西昌的局势并不是太乐观,能否先救了西昌,击退孙权大军之后,再回过头来夺取高昌?”

  庞统沉吟半晌:“主公所言也有一定的可行性,就怕到时候孙权率残部守了渡口,以他的水军优势断绝西昌与平都、安城的联系。”

  邓艾当初经由禾水而下时,属于是偷了孙权的鸡。如果孙权令一擅长水战的将领扼住高昌渡口,邓艾未必能够轻松偷袭西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