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皇叔睿智识奸计

加入书签


  孙权想了想李奇,又想了想刘备。

  相对来说,刘备固然是个软柿子,可是刘备在江夏借刘琦之名,人心咸服,又有关羽、张飞之勇,同样未必那么容易拿得下来。

  他本来是想联合刘备,图谋李奇的。

  所以,如果无法快速拿下刘备,则无疑是把刘备推到李奇的怀里去了,那么江东则成了孤家寡人。

  正在孙权疑惑的时候,周瑜笑着问道:“主公是担心一时拿不下刘备?”

  孙权问:“公瑾有何妙计?”

  周瑜道:“刘备,枭雄也,岂肯屈居于江夏?我们可以邀请刘备合力取荆州,我们出兵,他出粮,届时平分荆州领地,彼焉能不动心?到时候我们则可以堂而皇之的领兵借道江夏,趁刘备出迎犒劳三军时,擒而杀之,则江夏一鼓而平也。”

  孙权道:“便依公瑾之计而行吧。”

  就在江东方面讨论如何图谋刘备的时候,刘备也没闲着,正遣使者孙乾前往江陵拜谒李奇。

  刘备的意图很简单,自己现在谁都打不过,当然要拉拢关系啦。

  不求李奇、孙权都能成为自己的外援,但求李奇、孙权不要同时来攻打自己。

  相对来说,刘备已经与李奇打过两次交道了,感觉李奇这人还是比较好说话的。

  其实李奇也有不打刘备的原因:

  第一,李奇既然站到了曹操的对立面,那么刘备作为敌人的敌人,那就是朋友;

  第二,刘备有皇叔之名,你总不能又打丞相,又打皇叔,那岂不是把自己摆在了无论如何都要篡汉的立场上?

  第三,刘备夹在三方势力的中间,无论对哪方都没有致命的威胁,却是一个非常有力的缓冲。有了这个缓冲,自己可以潜心稳固荆南的人心,招募人才,发展经济和人口。

  一个团队的发展不能过快。

  发展过快则人心轻浮骄躁,容易因为自满而出错;

  发展过快则会出现管理型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最终导致全线崩盘。

  所以李奇打算先稳一稳,猥琐发育才是王道。

  故而李奇盛情接待了孙乾,两家互有馈赠,相谈甚欢。

  李奇问孙乾道:“公祐认为,现在谁是皇叔最大的敌人?”

  孙乾道:“自然是曹贼,这又何需相问?”

  李奇笑着摇了摇头:“时也,势也。曹操在赤壁吃了大败仗,无论是兵卒的数量,还是人心士气,都需要一个重新振顿的时间,短期之内难以南下。相反,孙权击败了曹操,士气正盛,而他们打了这么大的一个胜仗,却未得寸土,心有不甘。皇叔不得不妨啊。”

  孙乾闻之,大吃一惊:“皇叔与孙将军在赤壁之前才结下盟约,孙将军不会就这么背盟吧?莫非李益州探到了什么风声?”

  李奇道:“我刚才说了,时也,势也。形势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两家之间的关系又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我只是提心皇叔好生防范,绝无他意。”

  孙乾起身作揖,谢道:“乾自当向皇叔转达李益州的深情厚意,惟愿两家永结盟好,共同复兴汉室。”

  孙乾回到江夏,向刘备传达了李奇的盛情问侯。

  刘备面无表情的递给孙乾一封信函,孙乾接过来一看,惊道:“孙权约我们一起攻打荆州,平分荆州领地?”

  刘备道:“孙权的意思是,他们出兵,借道江夏,我们以米粮供之即可。”

  孙乾问:“主公以为如何?”

  刘备尚未开口,伫立在旁边的关羽却说道:“我们刚刚才与李奇结好,岂能干出背刺盟友这种下三滥的勾当?”

  孙乾道:“云长所言甚是。先不说孙权能不能打赢李奇,就算他能,我认为孙权也未必这么好心,会把打下来的荆州地界与我们平分。况且,乾在江陵时,李奇特别提到孙刘两家的关系可能正在发生变化。”

  “噢?”刘备诧异,莫非又被李奇算到了?

  孙乾将李奇那番“时也,势也”的论调说给刘备听了之后,刘备陷入了沉默:想当年曹操攻占汝南,后来又南下攻取荆州,这都在李奇的算计中啊。这可别又被他料中了。

  问题是,你能给本皇叔算点好事出来不?

  每次算出来的都是坏事,是不是要拿钱给你化解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