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发柴火的效率很高,这得益于宋江真的是能吏,他非常熟悉郓城的方方面面,那些人需要那些人不需要,他不看户籍名册也能说个七七八八……
永乐军的大力士们扛回了一百吨的柴火,在宋江的指挥下,郓城一千多典型的困难户,每户分发了两百斤柴火,算数量有点少,却够他们熬过最冷的三九天。所以宋江目下就已经放出豪言:今年的郓城不会有人冻死。
柴火依旧剩下很多,于是高墨涵发了第二道永乐军告示:县衙的佃户,可以三分之一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柴火。
否则还要大冷天派大量士兵看守柴火,要不就被偷走了,毛都收不到。
今个县衙门口排起长队,宋押司放假一天,高墨涵亲自坐堂卖柴火,排到的每个人进来缴纳钱财,高墨涵就签押一张标注了数量的条子,拿着去校场找大头兵,就可以领取柴火。
县衙的佃户来说,基本都是当初失去土地的苦人,劳动力是有的,但各家都有各家的事务要忙活,如今这些家伙算是“身在国企”,福利好点也说得过去。
“下一个。”高墨涵懒懒的挥手。
一个背着一岁多些妹妹的小男孩,流着鼻涕走上来道:“俺娘说家里没钱了,小孩子来县衙耍赖,也不至于被吊起来打……俺们可不可以赊账领取柴火?”
“呵呵。”如此引得关胜林冲等人笑了起来,没记错的话,这犊子是名人鲁王氏的儿子。
“可以的,来按个手印,以后每月来参与县衙为期八天的学习,老子就给你个小无赖批条子。”高墨涵摸着下巴道。
昏了。
听闻有这种条件后,后面排队的人群一瞬间跑空,不久之后,大人们不见了,全部派小孩子来蒙柴火。
甚至已经缴纳了钱购买的家庭,也派小屁孩来打算把钱要回去。
高墨涵懒得和他们计较,给了他们柴火,然后把这些孩子抓来按手印,签押似卖身契的“服学习役”文书。
这些稀里糊涂的小土包子们,最后就高高兴兴的带着柴火回家去了。
接下来在他们成年之前,需要给县衙服役了:不是干活,而是来学习。每月八天,不来就是犯法!谁让他们要贪财按手印。
他们的父母都挣扎在温饱边缘,思想意识都定型了,学习和接受能力实在有限。
所以想的再多也不如去实干,高墨涵策论中的,就从这些小屁孩开始。二十年后和蛮子决战的精锐,是这从小就有理念的一群,而不是永乐军。
永乐军的真正意义是保护这群黄金一代。一但他们长大成人,永乐军和高墨涵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剩下的就看这些兔崽子的了……
得知自家孩子签了卖身契的家长们有些很担心,但大多数见识有限、神经大条的家长非常高兴。他们平时未必有多尊敬高墨涵,但这些兔崽子在家里许多时候都是添乱,又没去处,现在居然听说知军老爷要免费培养这些孩子,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他们不信自家的孩子可以学成人才去东华门唱名,但以小高相公奸诈的坑人赚钱能力,想来跟着多学学,自家孩子将来长大不至于吃了别人的亏、抱有此种市井理念的人真的很多,鲁王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背上的妹妹又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一看,又是哥哥偷吃妹妹的米粉,鲁王氏操起扁担把儿子敲倒,呵斥道:“从今往后去算计别人,不许算计你小妹,至于怎么算计别人,多跟着小高相公学习,这是你小子的造化。学得他一层本领,便终身也不会被人哄骗了,可不能像娘这么蠢,被人骗得倾家荡产还要吃官司,在公堂被判鞭刑十五。”
“听说知军相公把人吊起来之前,都要先扒-光,娘,您当时有没被扒-光啊?”小男孩好奇问道。
鲁王氏又是一扁担敲了过去:“废话少些,有柴火就快些生火,你妹妹都快冻死了!娘出去看看有没什么零工可以赚点饭食。”
……
汴京老家来助威的亲友团也到达了。
这在古代乃是规矩,家里出了“老爷”去外地做官,那么家里总得组织一群亲友团去帮忙的。于是高俅老爸派遣家里最能干、熟女风韵最足的“花姨”带着家丁,前来郓城支援建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