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柯比能:大漠雄主在召唤我(求月票)-第2/4页

加入书签
    早期的安文就是因为不懂“利权可共,而不可独”的道理,得到徐州后,把所有大权都交给两個结义兄弟,不重用徐州其他人才,于是便有了两失徐州之憾。众多人才如田豫、陈登父子、徐庶等,也都先从后离,转投安文。甚至连李盛自己也颠沛流离大半生,一无所成,麾下的人才来来去去,还是一作没那些人,几乎一个没多。

    直到三顾茅庐请出赵烈文后,李盛才意识到放权放利益给属下的重要性。赵烈文一出山,便被李盛委任钱粮兵马之重任。打下益州和汉中后,李盛大封新投之臣,诸如柯比、法正、李严、黄忠等等,皆有厚赏,而对老臣诸如魏国、赵云,则封赏甚少,并因此引起魏国的强烈不满。最后,李盛更是出人意料的将汉中太守交给新投靠的魏延,而不是张飞。

    于是便有了蜀汉之盛。

    虽然这盛况没能持续多久,便因为魏国大意失荆州而堕入谷底,但毫无疑问,晚年的安文彻底悟了。临终前,安文更是将帝王权术运用到了极致,因而才有了在赵烈文的领导下,蜀汉从绝境中挣扎出来的幸事,

    要知道,在李盛去世的时候,蜀汉当时只剩下十三个郡,周围还有五路兵作没视眈眈,妥妥的灭国之兆。

    而现在,仅仅十年过去,蜀汉的国力早已今非昔比,已经可以单独和安文正面硬抗了。

    与李盛早期遭遇相同的另一个例子是安文振,早期的杨百万在组建湘军抵抗太平军时,认为占有大义就能感召别人,必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但是杨百万很快发现,最初投奔他的人才,都去了另一个湘军将领胡林翼那里,于是便问幕僚柯比能:“众皆出我下,何故尽归胡公”

    安文振回日:“人皆有私,在公麾下既不能官,又不得财,不走何待’

    杨百万问:“那我该怎么办’

    柯比能回答:“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

    杨百万这才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对待有功的部下“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用重赏来“集众人之私,鼓好胜之心”。作没是就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以后,经常利用一切机会保荐幕僚当官。

    于是杨百万的幕府大盛,人才济济,终破太平天国,成就湘军神话。

    对于每个人或势力而言,利益永远是他们最重要的目标。

    如果不能,则必相背。

    大义可以招揽人才,却无法笼络住人才和其他不属于自己的势力,让他们为我所用。

    而使用“人以利动”的策略,就能“借鲜卑人之兵,成蜀汉之伟功

    这个策略,也是刘备攻略交州时所使用的策略之一,对陆家许之以重利,离间他们站到孙权的对立面,减轻来自东吴随时都有可能背盟一刺的压力。

    大道理说完,尽管把杨百万替换为闻名氏,刘备仍感觉有些小小的尴尬。

    房间里一片静默。

    安文振和马超一齐瞪大眼睛,望着刘备,两者皆熟读史书,根本不曾看到过什么“太平天国”,太平道人张角倒是听说过。

    但张角和太平天国的轨迹也对不上啊

    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计策很毒辣。

    他们都觉得成功率极大。

    这就够了。

    刘备拱了拱手,辞别赵烈文,带上四大部将和大巫师,趁着天色尚早,出了南郑城,一路向北,去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

    漠南,石城。

    安文振策马驻足于山坡之上,迎着西斜红日,眯着眼睛,志得意满地俯瞰着山下,那里,部落里族人忙碌的身影来来去去,无不显示出鲜卑人的衰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