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4章 不结账都不许走

加入书签


  李世民万万没想到,在这乡野间偶遇的少年郎,似乎能解开连日萦绕在自己心头的困惑。

  是以语气中难得带着一丝兴奋:

  “树挪死乃是常理,人挪活又该作何解释?”

  敬玄并不知道李世民的身份。

  不过从他,以及其余几名老头的反应来看,眼前这名英武的中年人应该不是什么反贼。

  其真实身份至少应该是一方大员。

  亦或者是某个官员的幕僚也说不定。

  “意思就是人不能被眼前的局限性所束缚住手脚,需知道除了周遭的一方天地,外面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敬玄的解释很直白。

  李世民稍微一琢磨就听明白了,回头看了看其余几位重臣,见他们也纷纷颔首点头表示赞同。

  心中稍定,遂又问道:

  “可有先例遵循?”

  什么先例不先例的?

  在后世老家待不下去了,外出沿海打工不是很正常么,这有什么好遵循的?

  即便古代没有改革开放,那也不可能不让老百姓们背井离乡投亲靠友吧?

  这就是敬玄想错了。

  大唐自立国以来,不但周边外敌环伺,其内部更时常有人造反。

  不少州县的百姓经常会因为战乱外出避祸。

  甚至有的还逃到了敌对势力的地盘,导致了许多州县人口空虚。

  这种情况直到武德七年才稍加缓解。

  时任大唐皇帝的李渊下召让各州县重新校对户籍。

  并严禁再出现举家迁移等乱像,要求一籍一地。

  除非有路引为证,否则,旦违此令者,徒三千里。

  在敬玄看来理所应当的事情,李世民却有着难言之隐。

  登基还没几年呢,就接二连三的推翻父皇所立下的国策,且不说那帮武德老臣会如何反应,就是自己心里这一关,都有些难以迈过去。

  “比如他!”

  敬玄指向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宇文士及,说道:

  “这老头一看就手无缚鸡之力,你让他去种地,保管两三天就能给累死,可不种怎么办呢?难道等着饿死不成?”

  宇文士及听见敬玄拿自己作比喻,而且还张口不离一个死字,气得吹胡子瞪眼!

  不知好歹是小东西,哪有这么当人面咒人家死的?

  而李世民则随着敬玄的话陷入沉思,种地会累死,不种会饿死,那该怎么选?

  见宇文士及愤恨的瞪着自己,敬玄毫无诚意的拱拱手致歉道:

  “在下就是举个例而已,老人家勿怪……”

  然后转头又继续说道:

  “这就是樊笼,为何一定要在种地上面做选择呢?这老人家看上去慈眉善目的模样,想必儿女也十分孝顺,为何不去投奔他们呢?只要熬过这段艰难的时日,想必生计也不成问题……”

  敬玄的话让宇文士及又有些飘飘然,很自然的点头附和道:

  “不错,老夫的几个儿女的确十分孝顺,若无活路,老夫大可去投奔他们,这都是老夫平时以身作则种下的善果……”

  说完还非常得意的笑了两声,就好像他堂堂郢国公真的成了活不下的老农,下一刻就打算去投奔儿女了。

  魏征不满的冷哼两声,提醒老头子别忘了自己的身份,得意忘形的宇文士及这才反应过来,面色异常尴尬。

  没想到敬玄这次又指向了戴胄:

  “这位老伯伯一看便是精于算计之辈,即便不种地,去给有钱的亲戚当账房先生也能过活……”

  正在计算袖笼子里剩下的铜子儿够不够付清这一顿茶资的戴胄,闻言顿时一脸茫然的抬起头。

  李世民忍俊不禁,这少年郎眼光还挺毒,民部尚书可不就是整个大唐的账房先生么?

  “投奔亲戚?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法子,若照此张榜施行,关中之民或得喘息之机。”

  敬玄摇摇头,有些不争气的看着李世民:

  “这还是另一个樊笼,百姓不需要别人替他们做选择,他们要的是可以做选择的机会。”

  李世民听罢心神一震,紧锁的眉头豁然开朗。

  魏征也拍手称赞:

  “不错,百姓只要有选择的机会,那就会想法设法的活下去,小郎君,老夫受教了!”

  说着就要站起来给敬玄行礼,敬玄微微侧身避开,口称当不得老人家一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