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博思王进京(三)

加入书签


  奉皇笑道:“母后一向节俭,因此不喜大操大办。”

  太后道:“咱们奉国虽然富庶,但也不可铺张浪费。老人家做寿热闹即可,一味讲究奢华反倒没有意思了。”

  奉皇点头表示赞许:“儿子受教了。”

  太后又问言成豫:“这些年你们一家子过得还好吗?”

  她这么问并没有其他意思,就是长辈关心一下晚辈的生活。

  毕竟都是三十多岁儿女一大群的人了,总不至于还跟从前一样为那些情情爱爱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可这句话听在言成豫耳中就不是这么纯粹了。

  当初他迎娶明氏为正妃是太后做的主,为此还惹得父皇很不高兴,干脆把他看中的赵氏塞给他做侧妃。

  两人明争暗斗险些翻脸,却根本没有人问一问他的意思。

  那时他还太年轻,根本做不到左右逢源,索性破罐子破摔,结果就是整座王府闹得一塌糊涂。

  二十年后再去回想那些事情,他并不认同自己的许多做法,但也没有后悔。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当初已经做了选择,他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至于那些受到伤害的人,他只能说声抱歉了。

  “回皇祖母,孙儿一家子都挺好的,就是泽儿的腿伤一直没有好转,也不肯娶亲,着实让人担心。”

  太后对奉皇和言成豫意见很大,但对重孙辈是非常关心的。

  “泽哥儿今年二十一了吧?”

  “是,上个月刚满二十一。”

  “孩子这是心里还别扭着,不想耽误人家姑娘。

  等他回京后哀家好好劝劝,一定给他说一桩满意的亲事。”

  “多谢皇祖母。”

  父子二人陪着太后用过晚饭才离开了德安宫。

  太后坐久了浑身上下难受得很,便歪在美人榻上让小宫女捶腿。

  捶了一阵感觉舒服些了,她挥挥手示意小宫女退下,只留下阿黛一人伺候。

  阿黛寻了个大迎枕垫在她腰后,轻声道:“太后娘娘还在想着大公子的事儿?”

  太后按了按眉心:“终究是言家的孩子,哀家也得替先帝操这份心。

  阿黛,夏家那孩子的腿是不是彻底治好了?”

  “是,三月初的时候夏家二姑娘远嫁雅苏城,奴婢听说就是夏家大公子把她背出府,还亲自率护卫们送嫁。

  之后他也没有回京,而是去往朔城继续守边。”

  太后沉吟了片刻:“既如此那便是真的痊愈了,你派个人去打听一下,夏家请的是哪位太医。”

  阿黛道:“这个奴婢倒是听说过的,夏家大公子的腿并不是太医治好的,而是请的一位江湖神医。”

  “夏家这是吃一堑长一智……”

  阿黛不敢接话,生怕她又想起早逝的夏家三爷。

  太后也没打算听她的意见,继续道:“虽说泽哥儿的是陈年旧伤,但也不见得就无法医治。

  只是豫儿与夏家的关系不尴不尬的有些麻烦。”

  阿黛道:“夏家毕竟是臣子,应该不敢违背圣意吧?”

  太后摇了摇头:“有些事情你不懂,这对豫儿来说也是个机会,就看他自己愿不愿意去抓了。

  如果他不肯,少不得哀家豁出这张老脸,总要替泽哥儿打算。”

  “太后娘娘的心地真好,难怪有这么大的福气。”

  “哀家是黄土埋到眉毛的人了,要那么多的福气做甚。

  若是可以,我倒是希望所有的福气都落到长宁的头上,让她能平安顺遂过完这辈子。”

  “一定会的。”

  太后叹了口气,又道:“等豫儿媳妇他们到了,你记得把夏家这事儿告诉赵氏。

  她是泽哥儿的亲娘,儿子的事情总是最重要的。”

  “奴婢记住了。”

  ※※※※

  博思王回到王府时,天已经黑透了。

  府里一切都已经收拾得井井有条,下人们甚至把他的床都铺好了。

  但他没有丝毫睡意,把之前那名随从叫到了书房。

  “敬林,本王让你打听的事情怎么样了?”

  敬林道:“自从季沐清一案后,陛下就对太子越发不满,陆苏两家倒是没有什么改变,依旧对他忠心耿耿,就是闻相那边……”

  言成豫嗤笑道:“陆苏两家是真正的太子一党,血缘关系如何抹得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