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江城遇家人

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一大早船家嫂子在引火盆准备做饭。

  “大嫂,早上都吃米粥,我不习惯一船人吃两样饭。”

  “道长,俺们庄户人家习惯了,您放心吃您的。”

  “就听我的,这趟伙食吃一样的。柱子!”

  “潇哥儿,啥事呀?”

  “去~去镇上买两斗米,两斗面。有上好的花雕来一坛~有钓鱼的家伙事给我来一套,靠着河没鱼吃像什么话。”

  “可是咱跟船家说好了,他们包伙食。”

  “咋的,柱子你要当我的家?”

  “我哪敢呀,我这就去买~”

  等石柱上岸,杨潇招呼大嫂:

  “你看,柱子去买米面了,就听我的,咱们一样的伙食。”

  “哎!菩萨保佑道长长命百岁~”

  船家大嫂挽着袖子抹了抹眼睛。

  不是,你骂谁呢~我一个修道的,你让菩萨保佑我?500岁的寿数,给你直接折了4/5?

  石柱回来了,一手端个木匣子,一手扛个细竹竿,后面跟着个伙计跳着担子。

  “潇哥儿,现在的米价涨疯了,精米一斗220文,面一斗都涨到450文了。”

  杨潇倒是没觉得意外。明末呀,物价飞涨有问题吗?220文一斗也就是也就是二两多一担,有史料记载我大清没入关之前,闹饥荒的时候,八大商给他们的粮价是二十两一担。

  “晓得了,再贵也不克扣你的伙食。让你敞开肚皮吃。”

  “嘿嘿~俺来你们家,给你做亲随,不就是图个饱饭么~克扣俺的伙食,回去不怕乡亲们戳你脊梁骨~”

  “嘿~好你个柱子,看你跟我这四年过的辛苦,这趟回家我还想给你涨月钱呢。给你这么一说,就管饱就行了。”

  “凭啥不给涨啊,我可听说了,太太身边的两个丫头,可是给二两的月银!”

  “这你怪谁,剑萍和剑玲签的是死契,将来嫁人生子也是杨家人,你姓石,咱们两家人。”

  “回去就让太太给我换契,我就姓杨了还不行!”

  “哈哈哈,敢改姓你娘打断你的腿~少爷我跟你开玩笑,回家就给你涨月钱。”

  蓬船继续慢悠悠的顺水而下,杨潇整理好钓竿,远远的抛入河中。

  “道长,这行船的时候,能钓着鱼?”

  “闲着也是闲着,万一就咬钩了呢?”

  没咬钩我仓库里也多的很,还能少了鱼吃。

  你还别说,真有鱼咬钩,杨潇一通忙活,拎上来一条2斤来重的翘嘴红鲌。

  “白丝~道长好运气,这可是江中四大名鲜,就用水煮,再搁上一勺大酱,鲜美的很~”

  杨潇的嘴角抽了抽,拿起脸盆弯腰插入河中,接了一盆水,把翘嘴鱼放入水中。

  “柱子,把火盆锅端到前面来,起锅烧水。”

  临近中午,两条翘嘴鱼,一条鳊鱼,一条6斤重的草鱼在脸盆中不死不活的。

  两条翘嘴鱼去内脏去鳞,花刀用盐腌制半个时辰,直接蒸熟后撒上点香葱沫,一勺热油激香。

  “大嫂,看明白了么?给你当家的也做一道尝尝。”

  “这能好吃?行~我信道长的,给我当家的做一道尝尝。”

  杨潇就这样和斯塔娜坐在船头,一条鱼一壶酒。

  鳊鱼还是用酱炖了,石柱和船家还是喜欢重盐酱味的吃法。

  晚上那条6斤重的草鱼被杨潇烤了,没有孜然辣椒,味道一般,这个小丫头倒是喜欢,吃的满嘴带油。

  江城,春秋时,因“湖沼一片,鸠鸟繁多”而名“鸠兹”,属吴国。自古就有半城山半城水的说法。

  蓬船缓慢的行驶在水面上,杨潇站在船头眺望,果然是河滩淤积地貌,整个江城由阶地和河漫滩构成的平原为主,濒江而立的四褐山,海拔也仅仅百十米。青戈江走到头,就是汇入大江之处。

  “道长,前面5里就到南关钞关,我们就不过钞关了,道长给的五两船费,换成宝钞交税,还得倒贴二两,实在是苦不堪言。”

  啥意思呢,就是过这个收费站,官府不认白银,铜钱。只收宝钞。要知道明末宝钞贬值的跟纸一个价了。但是在这收费站不管,多少面值的宝钞就是多少银子,贬值?朝廷没这概念。

  一艘两丈蓬船,如果过路费是一两的话,交了一两就能过?对不起,你还得兑换与过路费一样数量的宝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