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告别(二)

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后汉长夜

  梁祯也学着黑齿影寒的样子,捧起酒樽,但当他看到樽中那晃动着的酒液后,心中却是五味杂陈,因为此刻,他是真的羡慕,刘关张三兄弟之间,那深厚的真情义!刘备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啊,竟然能够与关张情深如此。

  “祯会请华神医,来给你把把脉,再开几剂调养之药。”梁祯从酒樽上收回了目光,“繁阳是个好地方,富庶,繁华。”

  盈儿眨了眨眼睛:“好。”

  “河间有战事,祯就不陪你去了。”梁祯长叹道,“二十年了,关东还是有人,容不得祯。”

  所谓的河间有战事,就是在建安十六年二月初,河间民起事,聚众数千,杀戮官吏,抢掠库房。本来,这场仗梁祯是可以委托他人的,比如他的族子,时任骑都尉的梁宪。

  梁宪是梁祯另一个从弟的儿子,建安六年从军,作战勇猛,有谋略,故而在建安十三年起,便被梁祯当做梁军第二代领军大将来培养。换句话说,在梁祯的谋划中,梁宪以后,就是用来接盈儿跟梁琼的班的。

  所以,要平定这次规模不过数千人的河间之乱,最适合的主将,其实就应该是虽一直被看好,但却从未有机会,独领一军作战的梁宪的。因此,梁祯决意亲征河间,就只能说明,他是想借此机会,来做一些,在邺城的时候,不方便做的事。

  那么,在建安十六年的冬春相交之际,究竟有什么事,是梁祯所不得不做,且又不能在中牟完成的呢?思来想去,恐怕也就只有荀彧的事了吧?

  “你可,想好了?”黑齿影寒没有直接提荀彧,因为提了,只会让两人更加不快。

  “嗯。”梁祯点点头,“这事,由不得先生,同样的,也由不得祯。”

  梁祯所言非虚,因为在他一手一脚搭建起来的班子之中,明确表示反对梁祯称公的,也就只有荀彧一人,至于其他人,都是巴不得梁祯早日称公,自己也好早日,从中大赚一笔的。

  盈儿没有再说什么,因为可能是在十多年前开始吧,她的话梁祯就已经不一会定听了,或许更直白点来说,是说了,只会让梁祯更为反感。

  建安十六年三月,梁祯带着王凌、梁宪二将,领军三千,开赴河间。大军启程的前一天,护军将军黑齿影寒致仕,拖着“病”躯,从邺城启程,前往封地许县繁阳亭。至于随她一同返回的徐晃诸人,则一律留在太师府中,以待任用。

  河间的起事,说白了,就是一群被因潼关之战的粮草转运,而逼得活不下去的民屯百姓,加上几个不知受何人指使的文士、豪强子弟,搞起来的。这些人的战斗力,虽然比河间国的国兵要强不少。但跟梁祯带来的,常年南征北战的精锐野战兵团相比,可就相去甚远了。

  因此,这场战斗刚一打响,就成了一边倒的屠杀——三千梁军,追着两倍于他们的叛军大砍一通,枭首三千余,俘虏近千人,领头的那几个“反王”,

  也悉数死于乱军之中。

  叛乱平定后,梁祯立刻上书汉帝,以河间王无才无德,致使士民离心,进而叛乱为由,恳请贬河间王爵位为公爵,同时废除河间国。其地则一部分归入渤海郡,余下的则新置彰武郡,以治之。

  梁祯的这一举动,即可以说是对刘汉威仪的一次间接打击,也可以看作,是他在给自己的称公之行试路——要是朝野反应太大,那称公之事就该延缓,同时大肆清洗反对自己的公卿。而要是反应平平,那就应该果断称公。

  奏疏递上去之后,尚书台很快就传来了回应,回信是荀彧亲笔写的,内容是替河间王申辩,同时以河间王乃天子父辈为名,恳请梁祯不要如此行事。荀彧此举,正中梁祯下怀,因为当初他之所以亲自领军平河间,为的,就是要在平乱之中,找个借口,将荀彧从中牟调开,以方便华歆顺利接管尚书台。

  梁祯立刻给荀彧取信一封,请荀彧代表天子,来河间劳军,以增加将士们对天子的认同感。这封信,梁祯是让荀攸亲自去送的,而且故意让荀攸看见,自己那并不和善的脸色。

  荀彧果然不敢托托辞,并在建安十六年的四月中,以天子的名义抵达河间劳军。梁祯大喜,立刻拜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参太师军事。为什么要特意加一个参太师军事呢?因为梁祯在平定河间的叛乱后,又“接到”了急报,称东方的孙权,正在调兵遣将,随时有可能从合肥发兵,直取彭城。因此,梁祯无论于公于私,都应该去一趟彭城,给张燕部打打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