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生活一地鸡毛

加入书签


  苏青媖的信送到郴州的时候,已过了元宵。

  苏青松的长子在大年初六诞生了。母亲养得好,他生下来也是白白胖胖的,惹得全家人的喜爱。

  但苏父苏母也只高兴了几天,就高兴不起来了。

  儿媳妇嫌他们不会带孩子,请了奶娘,后来见一个奶娘忙不过来,亲家那边又送来一个。

  苏父苏母心里有些不舒服,他们两口子没事做,正好带孙子啊。

  可是儿媳妇都不给他们带。每天他们也只是能过去看几眼。

  虽说现在到处都是找事做的人,找工作的人只求个温饱,希望能有个庇护之所,并不求多的。但是两个奶娘也是要吃要喝要发月钱的。

  而且儿媳妇自己不能喂奶吗?

  喂个奶能有多辛苦。

  如果觉得辛苦,有他们帮着带啊。白天儿媳妇带,晚上他们两口子带,家里还有小叔小姑可以搭把手,小家小户的,用得着请两个奶娘吗?

  两口子没闹明白。

  就是心疼儿子辛苦。

  苏青松一个七品校尉,俸禄本来就不高,儿子一出生,又添上了不少新的开销。

  米面菜蔬也卖得贵,家里经常是月头才领了俸禄,月底就见底了。

  一家人除了苏青松的俸禄也没别的进项。

  要是他们两口子还在乡下,还能有一些米面菜蔬的贴补,但现在全家都要靠着青松吃喝。

  儿媳妇也是个大手大脚的。一个新生儿就什么都要用好的。

  给孩子用的尿布,旧布麻布都觉得委屈了孩子。要用棉布细布用绸布。

  给孩子洗三又花了一笔。

  儿媳妇是个不甘于人后的,大操大办了孩子的洗三宴。她娘家来了很多人,儿媳妇为在姐妹们面前露脸,又置办了很多衣裳首饰。

  可青杨青杏说冬天冷,他们都没办法张口给孩子要置办一件冬衣。

  要是花青杏的钱,儿媳妇又要来问这问那。

  两口子只好带着青杨青杏躲在灶房取暖。

  青松年时也没能歇两天,一直都在外面接活。

  苏父苏母每天瞧着他顶着晓露出门,又披星戴月的回来,身上头上落了一层雪,冻得人直哆嗦,两口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年里,儿子带着他们去了一趟古家。

  古家人人衣着光鲜,手上头上各种首饰,闪着各种光芒,只有他们穿着寒酸。

  两口子饭都没吃两口,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

  夜里睡觉,两口子翻来覆去睡不着,长吁短叹。

  青杨青杏一入冬,也不爱出门了。实在太冷了,一出屋子就冷得直哆嗦。两个人白天都在屋里猫着,或是去看看小侄子。

  但后来也不愿意去了。

  有一回青杏进屋摸了摸小侄子,被古如月骂了,说她把寒气传到孩子身上了。

  青杨青杏更是不愿出屋了。兄妹俩呆在屋里很是无聊,想给姐姐写信,又怕费纸费墨。

  这般就过了年。

  等收到苏青媖第二封信的时候,已是出了元宵,正月底了。

  苏青松抱了一个大大的包裹回来,苏母苏父和青杨青杏,大家激动地围在一起看。

  青杨得了那几本书,高兴地捧在怀里,激动不已,眼眶里都含着泪。

  而青杏摸了又摸那些皮毛,都觉得身上暖和了不少。苏父苏母则是摸了又摸那些难得的山货。

  两口子想起以前在桥头村和在枫亭镇的日子,心里又是高兴又是怀念。

  苏青松却捧着那个金铃铛和二百两银票,沉默了。

  苏母还在看各种山货,苏父把目光从山货上移了回来,看向青松。

  “儿啊,你妹妹说让你拿着这二百两在城里买个小院,咱一家人住过去,你是怎么想的?还是这钱不够?”

  苏青松摇头:“钱够的。现在城里很多人都避到乡下,避到别的地方了,城里房子空出来不少,卖得不贵。这二百两能买个好一点的三进院了。”

  “那就好。够我们一家人都住过去了。”苏母一听也是高兴地很。

  “妹妹和小宝孤儿寡母地在外面,我不仅没有帮上她,还让她替我操心。”苏青松心里有些难受。

  苏父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家人不说那两家话。你妹妹自嫁了人,就跟开了窍一样,颇有些生意头脑。现在又收了山货卖,她日子是能过得下去。她也是心疼你,心疼我们,才给你钱让你买院子。你收下吧,那是你妹妹的一番心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