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意外(补更)

加入书签


    ();     因为董家临时告知这一个消息,范尧臣的自辩折,几乎全部要推倒重来。

    然而也幸好有董家的这个管事半路得见了巩县县衙外的突发之事,不然等到这自辩折递得上去,范尧臣便是想要反悔,也再无机会。

    他细细问了那人许多问题,全数记录下来,复才道了谢,请对方回去。

    此时已是接近丑时,万籁俱静,范尧臣却是犹不能睡。

    他不但不能睡,还一反这几日常态,把几名惯用的幕僚全数召了进府,将自己今日得知的消息同众人说了。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

    当真生了民乱,同只是旁人弹劾,全不一样。而民乱又分大乱、小乱,若是只有数十人,也能勉强说得过去,可这上千人围聚于衙门外头,还闹出了人命,并不是轻易能解释得了的。

    董家的管事常常往返与京城同河中,对路径甚是熟悉,可即便如此,最多也就是与急脚替前后脚到。

    巩县出得千人规模的民乱,又招致流血,不管是当地、临县官员也好、皇城司差官也罢,听得消息之后,探明来龙去脉,第一时间就会往京城送信。

    急脚替虽然比常人行路快,毕竟是后发。探得清楚之后,众人还要拟写奏本,就给自己争取了时间。

    只是一旦奏报巩县送入银台司,转进政事堂,想也知道,眼下在里头的黄昭亮、孙卞又会拿此做什么文章。

    眼下宫中并无动静,外头也不曾听得什么消息,想来巩县的事情还未传入。不过算算时间,最晚也就是这一两日了。

    趁着杨太后还不知情,范尧臣要做的,就是把自己从此事当中摘得出来。

    今日不过是常朝,不需要杨太后列位。几人彻夜未眠,好容易在天亮时把一份新的自辩折写了出来,又附上了相应佐证。

    等到一应处置完毕,一名幕僚瘫坐在了椅子上,歇了几口气,对着范尧臣道:“参政今次必要小心……”

    其余人尽皆附和。

    今次之事,又危又急,险之又险,一旦应对失当,想要再行扭转,十分困难。

    怕的不是这一次被辞位外出——以范尧臣的能耐,尚还不至于此——怕的叫杨太后在心中埋下怀疑的种子,今后不再信任这一个“范卿”,不再信任范党。

    范尧臣并不回话,只叫众人回去歇息。

    他收起了奏折,换了一身朝服,喝了口浓茶,复又用冷水洗了把脸,这就朝着宫门而去。

    为官数十载,被弹劾的次数数不胜数,纵然今次比以往都艰难,可范尧臣半点都不畏惧。

    他已是做好了准备,竭尽全力,施尽所能,迎接就要到来的狂风骤雨、电闪雷鸣。

    ***

    仪门官已是进去通禀,范尧臣站在殿外,心中复又仔细想了一会进得殿中之后,该怎样同杨太后,并自辩的叙事次序。

    与他预计的稍有不同,自己在皇城外请求陛见,宫人进得去之后,竟是很快就出来回话,传他入宫。

    杨太后居然半点也没有犹豫,就宣见了他,没有把他晾在宫外以显示不满——这是从前在位者常用的警示之法,数月以来,杨太后已是学得很是纯熟。

    范尧臣原本是准备在宫外等候半个时辰甚至更久,正好重新整理一下思绪。谁曾想进宫进得这样快,反倒打乱了他的计划。

    果然,这一回又是没等片刻,仪门官就出得殿外,请他进去。

    出乎意料的是,垂拱殿中已是站了许多人。

    不但黄昭亮、孙卞、吴益等人在此处,两府官员泰半也到得齐了,除此之外,御史台的言官们,竟是也站得七七八八,所有人都不再说话,而是看着殿门外的范尧臣走进来。

    数十道目光,如同利箭一般。

    不知是不是错觉,范尧臣竟是品出了几分杀气。

    他心中立时“咯噔”了一下。

    不是害怕,更不是发憷,这样的阵仗,他半点不放在心上,只是觉得十有八九,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

    多半是巩县的奏章已经送入宫中,黄、孙二人正借机据此攻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