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仗义失道人-第2/3页

加入书签
  李白看着王六下楼,顺西窗口向外望,直到老婆婆抹着眼泪把钱收下,仍不住盘问,他不忍再看,回过头说:“我提议,大家连干三大杯,如何?实在不能喝的,也别勉强,尽力而为,两位店主随便,别和我们这些男人相比。”

  想不到,年纪大一些的女店主也连干三大杯,年纪小一些的,勉强喝下一杯,兀自抹嘴捶胸。

  王六气喘吁吁跑回来,说:“老人家说什么也不让我走,非要问是谁捎回来的钱,看见她儿子在哪里,境况如何,我好说歹说,才脱身赶回。”扭头看看两位店主,“讲没?我跑得这样快,就惦记这件事。”

  “讲什么?”年纪大的店主苦笑着问。

  “讲……”王六看看西窗,“讲它的故事呀!”

  “哎,我知道你要听什么。”年纪大的店主说,“好吧,不了解情况,怎能让这位蜀中大哥帮忙呢。

  “说起来话长了。我和丈夫从小是玩伴,都住在长干里。我那时头发还未梳起来,刚刚能盖住额头,常在门前水井边摘花玩儿,他也总过来找我,做着骑竹马的游戏,有时绕着井床投掷青梅,咯咯地笑闹。那时两小无嫌无猜,多好啊。十四岁那年,父母做主,我嫁给了他,还什么都不明白,洞房花烛,只是羞红了脸,低头面对着墙壁,任他喊我唤我百遍千遍,就是不好意思回头看他。直到十五岁,才明白男女之事,我们很恩爱,即使被岁月碾成尘磨成灰,也愿同相厮守。大家都知道尾生的故事吧,据说他与一位女子约好在桥下相会,女子有事耽搁了,没能准时到来,潮水忽然上涨,尾生不肯失信女子,抱着桥柱等待,结果被水淹死。丈夫总说,换成他,为了我,也能。我也常常发誓,有一天我若是等他不回,也宁愿化成一块望夫石。可这几乎成了不祥的谶语,我丈夫十六岁那年出外经商,与人远行,就在窗外这个码头上的船。据说是巡长江水路去你们蜀地,来回必然要经过瞿塘峡那个凶险的滟澦堆,正是五六月份,那里浪高流急,连两岸的猴子见了都会发出悲鸣……哎,不说了,反正他一去至今没有回来,我和这位妹妹在这里开个酒馆,天天凭窗而望,多希望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码头上啊!可门前哪有他的身影呢?只有绿苔越生越多,树叶绿了又黄,八月凉秋,看双蝶在西园花草间翩翩起舞,别提心里有多难受,真怕就这样一天天老去。我在心中常自默祷:丈夫啊,你若回来,一定先寄一封家书,即使让我跑到上千里的长风沙去接你,也不嫌远啊!”

  这位女店主说到最后,已带哭音,实在说不下去了。旁边那位年纪小些的女店主早哭成了泪人。

  “好吧,我也说说,说出来,心里可能痛快一些。”后者显然没有前者口齿伶俐,但还是幽幽道:“回想当姑娘的时候,我终日独处闺房当中,对男女情愁一点都不了解。长干里经商的人多,后来我就嫁给了做买卖的丈夫,经常在渡口顶着风沙等候他的归来。他经常外出,五月南风一起,他下巴陵去了,风高浪险,让人担心。八月秋风吹来,他又去了扬子渡口。哎,我们夫妻二人总之是见少别多。这不,前几日又到湘潭去了,我担心啊,连梦里都是风波横起。昨晚刮了一夜的狂风,连江边的那棵大树都吹折了。但见江涛滚滚,无边远际,我的丈夫究竟在哪里?我真想乘上浮云骢那样的快马,到兰渚东面去迎接他。我早上到江边去候望,看见一对鸳鸯在绿蒲间依偎着,一双翡翠鸟就像我家锦屏上画的那样,在绿枝间紧紧依偎。可怜我十五岁刚刚出头,本该面如桃花,奈何作了经商人的妻子,刮风也愁,下雨也愁,弄得神色终日黯黯然然……”

  李白从始至终认认真真听着,此时点头道:“我这里已经有两首诗,都是借你们的口吟来,就送给你们吧。”

  太白凝一凝神,说出来的是如下诗句:

  【其一】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