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要开始种田了-第2/2页

加入书签
  靠近盐碱地的区域,土壤并没有内部的土地来的要好,这个时代可没有海水稻,而这些稻米也只是普通的良种,事实上因为主要栽种区域靠近海口,所以大部分都是劣种,这一次进贡给自己的,就是接近内地的土壤种出来的良种稻。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种耕作方法,也最适合南禺山这种“东南亚热带沿海地带”。

  “梯田?”

  望嬚觉得很新奇,她不知道为什么一位高高在上的神灵,居然会对农事这么通晓,甚至还有很多她从没听过,但觉得很厉害也很可行的神异方法。

  当然,事实上程知远对于农事不算精通,但是在太学的藏书殿别忘了,太学藏经七千。

  什么书没有?农业的,《周礼·地官·稻人》,这就是一本最直接的有关稻米耕作方法的记录与培训书籍。

  一点点皮毛就足以在这个时代横行,在传承只靠嘴,记录只靠眼,人死就文化断层的这个时代这种皮毛,足以造化出一个极其兴盛的农业部族。

  当然,最早的梯田是在秦汉,不过因为天礼的存在,以及时间的延长,所以程知远看到的那本《地官》自然和正常历史中的完全不同,梯田这种东西,吴越早已经开始试着搞了,因为当初吴国越国与鲁国,齐国,楚国,都有各种的人才,贸易的往来,所以学习一些基础技术,再加以改进,这就是很普遍也很正常的操作了。

  而引水开地化为水渠,这种操作除了大禹做过之外,另三个很著名的大型的灌溉工程,一个是“期思陂”,一个是“郑国渠”,分辨建于公元前七世纪,与公元前三世纪,当然值得注意的是!

  郑国渠不是郑国开凿的。

  郑国渠是秦国开凿的这个“郑国”是个人名,是韩国水工,他是负责住持建造的,给秦国干活,拿秦国工资。

  而第三个,就是好吧,还是秦国人干的,那就是都江堰。

  而期思陂,是最早见于记载的灌溉工程,公元前七世纪末楚庄王时孙叔敖所主持兴建。

  《淮南子人间训》“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

  。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