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超级汽车与古城遗迹(五千字大章)-第2/4页

加入书签
  临近十点,前来悼念的亲朋好友、企业单位,越来越多。

  同时也吸引了无数开发区里的游客。

  场面愈发宏大。

  葛小天早就有所准备。

  万一自己没死,大伙就去公祭冉子。

  三岔乡唯一的历史名人。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多才多艺,以政事见称,尤擅长理财!

  印象最深刻的是,冉祠旁边有三颗大柏树。

  最粗的一颗,据说是埋葬的时候种的,小时候跑那玩,五个人手把手抱不过来,后来被雷劈断,都以为死掉了,三年后又活了!

  另外两颗是鲁西南战役时,两位将军种下的,现在……额,穿越倒退二十年,估计有合抱粗细。

  反正快过年了,早晚都得去。

  不过,冉祠在西乡,十里路程,一去一回差不多十一二点。

  也好,活动活动,回来刚好开饭!

  将想法一说,众人欣然应允,就连从济府赶过来,商谈千亩荒地的中年男子也微笑点头,似乎知晓冉祠。

  也对,留守三岔乡的小兰调查过,丁瑶的姥姥家就在附近。

  夫妻夜话,中年男子肯定听过这边的习俗和知名人物。

  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出发。

  许多游客心怀好奇,不由自主的紧随其后。

  西乡,顾名思义,三岔乡的西侧。

  那儿有很大一片地没有麦田,里面全是附近乡村按照姓氏形成的坟场,一座又一座,数百上千年累积下,松柏密布,石碑成林,场面极其壮观。

  别说轿车开不过去,三轮四轮都没法走,只能步行。

  大冬天的,北风呼啸,尘土飞扬……

  等再次回来,各个蓬头垢面,整洁的呢子外套、名牌西装全都土不拉几,乌压压的一群人,跟逃荒难民似得。

  等饥寒交迫的走回葛家村,已经晌午头。

  然而,还没抵达开发区,离得老远忽然看到停车场来了几辆新闻采访车。

  数十个手持话筒、肩扛摄像机的记者,撒丫子奔向小青山的东麓。

  葛小天脸色一沉。

  那边除了飞碟体育馆,根本没啥好采访的,难道工地出事了?

  知晓这些的几个领导,脸色也变得有些难堪。

  两个多亿的项目,如果出了问题……

  “工地出啥事了?”葛小天一边跑,一边联系基础项目负责人农二。

  “没出啥事啊?”

  “记者都过去了!”

  “哦!是胡教授!胡教授喊了几个老同学来小青山玩,他们上午看到大憨扛着一个青铜棍四处晃悠,好奇之下借过去瞧了瞧……然后一块进山了。”

  葛小天连忙给胡教授打过去。

  “教授,你在哪?”

  “小天啊?我在山里呢,前几天忙完飞碟体育馆的图纸,我就想着喊几个老同学出来散散心,凑巧有三个是考古局的……大憨是个福将啊!虽然暂时无法根据陶器、青铜雕塑判断属于哪个历史文化层,但目前完全可以确定,曾经的大青山远比现在高,有可能发生过地震或者滑坡,掩埋了这座至少有五千年历史的土城……”

  “啥?五千年历史的土城?!”葛小天有点懵。

  当初只认为那里是个古墓,或者神祠,自己都快没了,也就没放在心上。

  等解决完倒计时的事,又忙着升级建筑、研究科技,差点将那事给忘了。

  “具体情况需要挖掘后,参考文献再进行研究!”

  “既然还没确定土城来历,谁通知的记者?”

  “没通知啊?额……我想起来了!让大憨带路的时候,他嚷嚷了许多词语,什么九黎、东夷、少昊、蚩尤冢什么的……”

  葛小天略微思索,顿时明白。

  卖掉汽贸城后,音响灯光全都搬到小青山,开始给电台录制节目,开发区里经常有记者来来往往。

  那晚回到驻地查资料,大憨就在旁边,他上过学,也认识字,估计就给记住了。

  这几年西方人种说盛行,附近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有效回击了‘阴谋’,跟胡教授是老友,想来应该有些名望,也在电视里露过面。

  双方聊青铜棍,加上耳目能详的词语,再往深山里一跑,那群记者不好奇才怪……

  完全可以想象出,今天下午,或者明天早上,各种新闻铺天盖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