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华腾工业联合体-第2/6页

加入书签
    中国的央企清单里,真正直接参与华腾工业联合体的数量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下属上市公司在参与,加上参与进来的私企、地方整体上市的国企,一共有三百多家,所以叫做300+中国优质企业。

    比如五矿集团这种巨无霸,母公司和旗下3家控股上市公司都属于华腾工业联合体,在“300+中国优质企业”也就只算一家,南钨集团虽然最早属于五矿,后来被华银财团控股,又不属于九大工业集团,而是华银财团旗下的47家一级上市公司之一,则算是“300+”另外一家。

    按照这种统计原则,最后核算下来总计是379家,基本都是上市公司,企业管理机制完善,90%的产能中心都在过去十年时间里,逐步迁徙到长江经济带。

    “300+”内部有竞争,光是钢材供应商就有4家,铝材有3家,但是相比“300+”外部,竞争就要小的多,产业链合作远大于竞争。

    “300+”之所以称作“华腾工业联合体”,原因就在于华银财团是核心,为各家企业提供大数据、云计算、erp、库存管控、物流、财务管理、企管咨询、媒体营销、it信息与安全、资产评估、金融等综合类的服务。

    “300+”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覆盖了整个中国制造业的体系,彼此相互依赖,相互配合,从原材料的开采到消费端产品,形成了数千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徐腾的银魅计划就是以“300+”为基础,通过与这些优质企业结盟,提供完善的信息、咨询与金融服务,推进这些企业制定更完善的发展规划,优化各家企业的产权结构和管理机制,利用系统性的大规模海外并购快速获取技术,消化技术,弥补理论、技术、人才与产品线的不足,培养各个企业的科研实力,制定系统化的科研合作计划……简而言之,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中国特色模式超速发展。

    经过这些年的稳步发展,到了2012年,华腾工业联合体的产业升级态势已经非常明显,需要从欧美日韩进口的工业基础器件相比2007年缩小了1/2,最典型的就是半导体和芯片进口规模大幅收缩。

    如果将各家企业在海外控股的配套企业纳入统计范围,进口规模的收缩幅度基本达到了3/4,最后剩下来的都是非常高精端的部分。

    到了2013年,现在大致可以这么说,华腾工业联合体要从日美欧进口的产品,韩国工业体其实也要进口,韩国工业体的产品线和优势项目,华腾工业联合体基本保持一致。

    华腾工业联合体的产品线,韩国工业则大致有40%以上是完全缺乏,需要从中国、日本、美国、欧洲进口……韩国真没那么多人力资源,相比中国工业更依赖国际市场。

    在刚过去的2012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是1755亿美元,同比减少10.3%,创下了自1992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其中,韩国对华出口1043亿美元,中国对韩出口712亿美元,韩国顺差大幅收缩到330亿美元,同比减少14.9%。

    这个双边数据就是徐腾对中韩工业水准的基本判断指标。

    中国现在从韩国的进口规模还是很高,逆差较大,其实只剩下两个因素,一是消费惯性;二是在华韩企的体系性采购。

    韩系车企在国内的合资厂采购韩国原厂进口cvt/at变速箱、发动机,三星集团从韩国进口液晶面板、电机,进口成套设备、机床,这就是体系性采购。

    三星、lg集团在国内的洗衣机产能主要出口欧美,它们使用韩国原装电机,这也是体系性采购。

    华腾工业联合体、日、韩、瑞典工业体,本质上都是隶属于财团,都属于资本推动工业进步的典型案例,最终的较量还是资本的较量。

    华腾汽车就是典型,经十年较量,华腾汽车能在全球市场的口碑与销量上完全压倒韩系,既是整个机械工业体系和汽车产业链的全面较量,本质上也是资本层面的较量。

    特别是在2012年,华腾汽车完成了对奥迪公司和斯堪尼亚汽车的并购,一举控制整个宝福华汽车联盟的主导权时,韩系就已经彻底不是对手,而华腾汽车从2012年开始,要全面迎战的对手就是日系车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