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六章 杀鸡何必用牛刀-第3/8页

加入书签
    徐腾一手让了4亿左右的地价给对方,这其实也没什么,他当初在两江合并之前,从陈安邦手里买下255.4万平米的土地储备,绝大多数都位于江州、江北、西江、嵍县,23.7亿买入,一年半的时间,目前已经价值4o亿左右,翻了一倍左右。

    让掉4个亿的净利润也没什么,正好省掉7ooo万左右的土地增值税。

    地产这个行业,利润很丰厚,税收也不低。

    在这份合同里,徐腾顺势转让了一家建设工程公司。

    陈安邦离开江淮省时,将旗下的东辰建设分拆成两家,其中一家卖给徐腾,前身是江州建设第三工程公司和西城区水利建筑设计局,徐腾现在完璧归赵。

    陈安邦早年就从土建工程承包起步,一路展至今,一度是江淮省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从高工程、楼宇、桥梁到水利,牌照齐备。

    这个生意,徐腾根本不打算做,华腾集团不做,江泰集团也无意经营。

    东鹰集团就是盯住这一点快扩张,在省里连续拿下多家土建承包合同,徐腾请陈安邦回归,也正是想要利用东辰集团土建行业优势和经验,挤兑东鹰集团,遏制东鹰集团的展度。

    陈安邦将徐腾给的这份交易合同看完,不动声色,思量一番才将合同搁在桌上,点了点头,“放心,东鹰集团拿合同的手段并不高明,最近这两年,苏华建设集团拿项目的方式才是比较奇特的,我仔细研究过,手段有点黑,BT和BoT模式的概念倒是不错,很适合国情,很适合急于上马大工程的各个地方。”

    “你想和对方竞争?”徐腾看着陈安邦,这是一条不归路,陈安邦心里很清楚,苏华建设的扩张路子是有点野蛮的,具体怎么操作,作为土建工程大鳄的陈安邦很清楚,绝非对方嘴上说的那么简单。

    徐腾也靠概念地产拿土地,但和苏华建设集团是两种情况,后者是纯粹拿下基建项目,替地方政府出资,全权负责运营和移交,从中牟利的关键是竞标。

    实际上,这些项目基本没有竞拍过程,直接签合同,一次性授权四十年的经营权,或者定出一个远市场价的合同价格。

    或者是正常的价格,但在整个建设工程中,根本没有任何监管机制,完全是苏华建设自行处理,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当然要竞争,但不至于降低质量,BT和BoT模式在国内的市场空间很大,关键是要好好做,用心做,不能烂,要看的更远一点,更负责一点。”陈安邦看不起东鹰集团和柳银霞的手段,但对于今年突然如日中天的苏华建设集团,并无半点轻蔑,虽说对方言行不一,手段比之柳银霞,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你能保证工程质量,拿捏准尺度,我们可以帮你。”徐腾对这个生意有点兴趣,华银系有全国性的网络,可以帮陈安邦扩展人脉,竞争工程总包合同,帮助对方融资。

    前提只有一个,尺度。

    “这不是问题,谁都不想引火烧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事,我们不做,有些钱,我们不赚。”陈安邦毕竟是那种能做到一省富的人,目光坚定,没什么太在意。

    这个行业,他太精了,有什么没见过的,有什么没遇过的?

    他很有自信,即便对手是柳银霞、苏华建设,他都可以轻松应付,个别项目失手,他也无所谓,不值得赔上企业的口碑和信誉。

    “好。”徐腾回答的很简单,因为在土建工程这个领域,陈安邦是拿合同的专家,也是拿捏尺度的老手,做为一个资本家,陈安邦的水平是绝对没问题的,比之陈永年、罗红岩,要高出不止一筹。

    蒋宁远曾经说过,江淮省的这帮商人,真正能出人头地的就是陈安邦,其余的陈永年、吴光雄……都不行。

    徐腾很客观的说,这个评价很公允,否则,最后也不可能是陈安邦成为江淮省的富。

    陈安邦很精明,华腾集团雄踞江淮省的地产生意,加上同属于华银财团的万科地产、神州置地,属于盟友方的中润置地,留给其他竞争对手的空间太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