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斋堂-第2/3页

加入书签
        煤矿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个年代更是如此。吴康远告诉赵昊,少说两三万流民在挖煤运煤,赵昊当时觉得有些夸张,但亲眼看到街面的情形,他才彻底信了这话。

        满大街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流民,他们是闻名而来找活干的。

        还有一个个人牙子吆吆喝喝,像赶牲口似的把这些流民轰进店中。

        赵昊也混在人群中,进了一家牙行,唠嗑似的询问那些流民都来自哪里,结果河南,山东、山西、辽东的都有。

        这么多流民并非都是为躲避鞑子才逃到北京的。

        事实上,从嘉靖中叶开始,亚欧大陆便有进入漫长小冰河期的征兆了。大寒大涝、极寒酷暑等等不正常的气候陆续出现,各地庄稼歉收乃至绝收,让农民不得不大量抛荒逃难。

        说起来,鞑子之所以如此频繁内侵,也跟极端天气下,牲口大量死亡有很大关系……

        而这一切,只是这场持续百年以上的小冰河的序幕而已,甚至连开胃菜都算不上……

        当然气候变冷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因为人类在这种时候会出现两个有益的进步,一是思想的大迸发;二是技术的改良……

        且从冷酷纯资本角度讲,因为气候变冷产生的大量流民,正是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离开土地的劳动力。

        ~~

        正胡思乱想间,赵昊听到有人铛的一声,敲了下锣。

        原来是店里人聚满了,一个经纪便敲锣让众人安静,然后高声吆喝道:

        “胡家三窑招下井工三十,挑工三十,管吃管住,工钱优厚。”

        “敢问,一天多少钱?”

        “窑里算钱不按天,按担算,井下送上一担十文,从窑口运下山二十文。”经纪便高声答道。

        “老胡家这么大方?去年我在别家,才给一半的钱。”便有个高瘦的汉子感慨起来。

        “是啊,这样的东家可不多见。听说老胡家的锅伙里,顿顿管饱,隔三差五还有肉吃呢。”又有个马脸附和起来。

        其余的流民一听,两眼就放了光。

        “这几位一听就是老窑,懂行。”经纪笑着点点头。

        “那能干多久呢?”高瘦汉子便问道。

        “干到明年五月散工,愿意干的赶紧按手印,过了这村没这店儿。”经纪说完一摆手,让手下的人牙子,拿出了一摞写好的契约。

        “这下可好,半年不用愁了,我刘老六得赶紧签。”高瘦汉子马上挤到前头,报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在一张契约上按了手印。

        “算我一个!”马脸汉子也跟着按了手印。

        其余人一看有人带头,便再也不犹豫,争先恐后报名按了手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