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山不转水转(求订阅!)-第2/3页

加入书签
  童贯也是在官场上行走了一辈子的老人精了,稍稍一猜,他就猜到了他一定是中了王黼的暗箭,因此对王黼积怨很深,一直在寻找机会打击王黼。

  有一次,童贯和王黼偶遇,童贯毫不客气地对王黼说:“山不转水转,老夫虽然已经下台,可宰相大权,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喜欢,蔡太师几次沉浮,你也不是不知道,所以蔡太师再次复相,也不是不可能。”

  听了这话,王黼连续几天没睡好觉,他害怕丢掉这个宰相职位,害怕失去眼前的富贵,而童贯若是和蔡京联手,绝对有实力将他撵下台,至少不会让他太好受。

  思考了几天之后,王黼决定向童贯妥协。

  有天晚上,夜色漆黑,王黼悄悄来到童府向童贯示好,并许诺一旦有机会,就请童贯复职出山。

  童贯也就坡下驴,答应不再去运作蔡京复相一事。

  这才有了今日王黼这番话。

  说实话,赵佶当初罢免童贯,也是一时之气。

  这股气过了之后,赵佶也就后悔了。

  就跟王黼说的一样,赵佶也认为,目前的大宋,还没有能够顶替童贯位置的人,谭稹不行,蔡仍也不行。

  只不过,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和台阶,赵佶才一直没有让童贯落致仕。

  今天,王黼给了赵佶这个机会和台阶,赵佶立即顺着王黼的话说道:“爱卿真是这么认为的吗?”

  王黼道:“臣之心可照日月。”

  王黼又道:“虽然臣与童太师在一些政见上有些分歧,但我们并不是为私而争,而是因公才不让对方寸步,收复燕云,乃咱们大宋最大的公事,臣怎能因私废公?”

  王黼这一番话,让赵佶大感欣慰,他道:“爱卿真国之柱石!”

  次日,赵佶便下旨,让童贯落致仕,重握兵权,继续担任陕西以及河东河北宣抚使。

  童贯官复原职了之后,赵佶将蔡仍、王黼、童贯、高俅、郑中居、李邦彦、谭稹等人叫来继续开会商讨北伐之事,他说:“据和诜奏报和冠军伯侦查,辽主不仅沉迷于狩猎荒废朝政,还处死其文妃、废掉其子晋王耶律敖卢斡、逼反了其大将耶律余睹,已经失去臣心、民心,只要耶律余睹带着女真人杀向契丹中京,契丹中京必失。现在燕京人心惶惑一片混乱,燕山汉民都盼望着回归中原。此时出兵或可不战而胜,你们以为如何?”

  王黼最先表态说:“臣认为,咱们大宋应定好一个出兵的时间,然后派使臣与金使一块回去,继续执行联金灭辽之战略计划,然后出兵北上,以呼应金军的行动。”

  尚书右丞李邦彦与王黼不和,因此他处处与王黼作对,他说:“联金灭辽的事不是已经中断了吗?现在还提它干什么”

  郑居中更是说:“出兵北伐的理由是什么?咱们不能出师无名啊。”

  童贯知道,他之所以能复职,是因为赵佶需要他统兵北上收复燕云,否则他就得一直在家混吃等死。

  所以,见李邦彦和郑居中出来搅局,童贯毫不迟疑的就站出来,道:“联金灭辽的计划并未中断。至于出兵的理由,这还用找嘛,燕云本就是咱们大宋的疆土,以前咱们是没有机会将之收复,现在有机会了,自然该将它收回来。”

  郑居中道:“可檀渊之盟时,咱们大宋已经将燕云给契丹了,怎能再做那反复之事?”

  王黼道:“反复的不是咱们大宋,而是辽国,神宗朝的时候,咱们大宋伐夏时,契丹已经违背檀渊之盟,勒索咱们大宋的疆土,后来硬生生凭此又跟咱们大宋要去了二十万的岁币,到底是谁在反复?”

  是否该出兵北伐收复燕京?朝臣们又开始争论起来。

  辽国即将覆亡,大宋何不趁机收复燕云?

  赵佶想来想去都觉得这是一个千古难寻的好时机,他觉得,如果他不及时出手,如果他错过这个机遇,他将成为大宋的罪人。

  浪漫主义的政治火花,本来在赵佶心中已经沉寂变小,现在又重新点燃并越烧越旺,让他热血沸腾。

  所以,赵佶已经听不进去反对的意见了,尤其是在王黼提出了辽国曾经背盟一事之后。

  赵佶难得如此果断一回,他伸出双手叫停了争吵不休的双方道:“现在,契丹灭亡在即,燕京正是混乱之际,大军北上压境,说不定燕京百姓还真会箪食壶浆,夹道相迎。朕决定,由童太师挂帅,大军北上巡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