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复燕云十六州者王-第2/3页

加入书签
  宋神宗登基了之后,重用王安石进行变法,使得大宋变得富有。

  在这个基础上,宋神宗决定派兵攻打西夏。

  为了震慑西夏,大宋一下子就出动了三十多万禁军,大军兵分五路,浩浩荡荡地向西夏杀去,誓要将西夏一举灭亡。

  西夏虽然经常骚扰北宋的边境,但那只不过是小打小闹,占点便宜罢了。

  此时见宋军杀气腾腾地袭来,西夏顿觉不好,马上向辽国求救。

  面对西夏的请求,辽国陷入了两难。

  以前宋军攻打西夏时,辽国总是尽力从中斡旋,以保全西夏。

  但是,这次的大宋来势汹汹,并不是言语能够劝退的,若使宋军退兵,那么自己可能就要和宋国全面开战了。

  思前想后,再结合当时辽国的国情,辽国觉得还是不趟这个浑水为好。

  不过,老谋深算的辽国,也不想白白放过这个渔翁之机,打算从两国的战争中分一杯羹。

  于是,辽主派遣使臣向大宋索要关南十县。

  宋神宗接见了辽国的使臣后,对辽国的意思心知肚明。

  当年,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时,辽方承认关南十县属于宋朝,而宋朝每年赔偿给辽国三十万岁币。

  盟约签订后,两国一直恪守盟约,以兄弟相称,彼此之间相安无事。

  如今辽国旧事重提,再次提起关南十县这个敏感的问题。

  倘若将这十县割给辽国,辽国自然会在宋夏交战中作壁上观。

  如果拒绝辽国的请求,那么大宋攻打西夏的时候,势必会受到辽国的种种阻碍。

  其实,辽国的这一要求,已经违背了当初的澶渊之盟,因为关南十县早已在盟约中划分地明明白白。

  此时辽国再提出这等要求,难免会对宋朝上下造成伤害。

  如果细论起来,辽国所占的幽云十六州又何尝不是大宋的领土?

  大宋方面虽然愤愤不平,但是西夏的战事迫在眉睫,最终也只能迅速与辽国达成协议。

  后经过两国讨论,辽国表示可以不要关南十县,但是宋朝方面必须要将澶渊之盟中的三十万岁币提高到五十万。

  盟约既立,则万不可轻易更改。

  辽国趁大宋与西夏两国交战之际趁火打劫,篡改盟约,实在是令人不齿。

  但即使是这样,为了大局着想,宋神宗还是答应了这个要求。

  与辽国商量好后,宋军马上向西夏进逼。

  而西夏见辽国不来援救,心灰意冷之余,也爆发了战斗至死的悲壮之气,然后举国为战。

  最终,宋军虽然深入西夏腹地大败西夏,但是宋军也迫于西夏举国反抗、横山的阻挡、粮草不继等等原因最后铩羽而归。

  西夏虽然避免了亡国之祸,但也是元气大伤,丢失了不少土地。

  最后的胜利者,只有辽国,它在没有出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就白白获得了二十万岁币。

  宋神宗灭夏失败,又被辽国勒索走二十万岁币,直气的是七窍生烟。

  此后,宋神宗对辽国违背盟约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

  直到临终之际,宋神宗还咬牙切齿地留下遗言:“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人,即使是不姓赵,也可以封他为王。”

  在宋神宗看来,辽国要求增加二十万岁币和索要关南十县的事已是违约在先,既然如此,也就别怪自己重提燕云十六州的事情了。

  收复燕云十六州者王!

  虽说现在王黼已经取蔡京而代之了。

  可蔡京在位十六年间,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极为杰出的成就,与大宋一朝的任何一位宰相相比,蔡京都不遑多让。

  司空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乙宫使尚书左仆射太尉太师领三省鲁国公蔡京。

  这是蔡京致仕前的官职。

  有一次王黼去大相国寺烧香,看到一首蔡京留在大相国寺的诗:万物生乎天地间,荣枯造化皆大观。四时气运无穷尽,天下文章意在先。

  这首诗细品品,很有一番哲理性。

  可吸引王黼的并不是蔡京的诗,更不是蔡京那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的字,而是蔡京的落款。

  落款越长,说明资历越老职位越高成就越大。

  王黼曾是蔡京的门生,他深知蔡京的本事有多高、有多大,高大到他穷其一生也拍马不及的地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