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6章 古北口-第3/7页

加入书签
    东境、北境,无论地方兵,还是禁军,皆归寇季调遣。

    不从寇季军令者,寇季可先斩后奏。

    无上限,亦无下限。

    也就是说,没有品阶限制。

    只要东境、北境有人不听从寇季调遣,寇季皆可以斩了。

    哪怕是个王爵,只要在军中任职,不听寇季号令,寇季都可以先斩后奏。

    寇季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惊的是目瞪口呆。

    寇季觉得赵祯是在作死。

    他的权力已经十分庞大了,赵祯还这么搞。

    这要是有人趁着寇季不注意,将黄袍披在了寇季身上,那就真没赵祯什么事了。

    寇季有心推辞。

    可还没等他将推辞的话说出口。

    赵祯已经吩咐人打点了行囊,带着人,护持着曹玮,离开了幽州城。

    在离开之前,赵祯还特地留下了一封诏书。

    封王诏。

    受封的不是寇季,而是躺在幽州城外的已故的太尉杨业。

    寇季曾经答应杨文广,在燕云归宋以后,就奏请赵祯为已故的太尉杨业迁慕。

    只是如今杨文广人在北疆,赵祯不可能越过杨家人,为杨业迁墓,所以就留下了一道封王诏,以作补偿。

    依照杨业对大宋的功绩,还达不到死后追封为王的标准。

    但大宋死后追封为王的标准可不仅仅看生前的功绩,还看其子孙的功绩。

    只要其子孙功绩足够大,其人死之前纵然是平民之身,也有被追封为王的机会。

    政令规条上是祖上三代。

    一般只授给重臣,而且还是那种家中祖辈已经亡故的重臣。

    家中祖辈若是活着,朝廷纵然封赏,也不会优厚。

    追封在大宋是一个荣誉的象征,而不是权力和钱财方面的。

    所以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已故太尉杨业的功绩不够,但杨文广的功劳够了。

    不仅杨文广,其他几个人的功劳也足够将祖辈的追封推上王爵之列。

    所以赵祯越过了中枢,留下了一道封王诏给已故的太尉杨业,并不会让任何人感到不满。

    朝中的那些官员知道了此事以后,不仅不会有闲言碎语,还会鼓动着赵祯多追封几个。

    此次参与到大宋东、西两处战场上的武臣,功劳都十分大。

    某人甚至已经功高盖主。

    赵祯多追封几个武臣的先祖,相对的就会削弱几分武臣的功劳。

    再给武臣儿子身上封一些爵位和官职,武臣的功劳会被削减到极低的地步。

    如此一来,也不会出现封无可封的局面。

    朝堂上的规矩,有过不一定会罚,但是有功必须赏。

    哪怕是一点点小到微乎其微的功劳,都必须赏。

    如此,朝野上下的文武官员才有动力为朝廷做事。

    更重要的是,似寇季这一类的巨佬级人物,若是有功不赏的话,即便他自己没有什么怨言,他手底下的人也会不服。

    寇季在提点刑狱司任职的时候,为上官张伦抱屈,没有遭到其他人喝斥,也没有遭到其他人反对,就是因为朝堂有这么一个隐性的规矩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