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讲敦煌学的中年人-第2/5页

加入书签
    藏经洞面积不大,近于方形,覆斗形窟顶。北壁贴壁建有长方形禅床式低坛,坛上塑着一尊栩栩如生的泥像,画有两棵枝繁叶茂的菩提树,其左侧一尊比丘尼,右侧画有一个近侍少女。整个壁画,肃穆庄重中透露着温馨的生活情调。

    “这座泥像是晚唐时期,唐宣宗敕封的释门河西都僧统洪辩的雕像。洪辩自幼性灵超群,深受父母的教育熏陶,饱学经纶,明晓事理,出家之后,潜心佛学,经过多年的修行,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就在大家凝神静心观看的时候,一个富有磁性的声音突然响起来,惹得众人纷纷回头查看。王学政见是一个约四十出头的中年人,儒雅和蔼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矜持,微笑着解说那尊栩栩如生的雕像。

    见大家露出一丝惊讶,中年人不自然地又很谦虚地笑着说:“我见大家都是第一次来莫高窟,对一些历史掌故不熟悉,就毛遂自荐,给大家解释几句,也不知道爱听不爱听。”

    “爱听爱听。我们巴不得有你这样一个好老师给我们做向导呢。”一个看起来好像是大学生的姑娘满脸堆笑,用崇拜的眼光看着中年人,说,“老师是不是研究历史的?知识很丰富。”

    中年人谦虚地点点头,自我介绍说:“我是专门研究敦煌学的,对莫高窟的历史,略知一二。”又指着洪辩的雕像,说:“后人还写了几句赞美洪辩的诗。”随即,脱口念道:“一从披削,守戒修禅,志如金石,劲节松坚。”

    听到这里,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用羡慕钦佩的眼光看着,纷纷夸赞起这个中年人。石窟里顿时议论纷纷,充满了活力。王学政心中蓦地一动,暗自寻思道,这个中年人对莫高窟的历史很熟悉,对我很有帮助,不能错过。

    于是,参观完藏经洞,借着行走在甬道上的机会,王学政有意识地靠近中年人,拿出一瓶饮料,递给他,笑着恭维说:“老师您讲的真好。我们大家受益匪浅。对莫高窟神秘的佛教文化,还有您说的敦煌学,又多了几份了解。”

    中年人略有自矜地微微一笑,接过饮料,喝了一口,继续说:“敦煌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敦煌学这个说法,是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在1930年提出来的,后来,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一致认可。”

    王学政是第一听见“敦煌学”这个词,一时也弄不清楚这里面包含的曲曲折折。不过,从字面上理解,大概就是专门研究敦煌的一门学问,和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一样。

    为了套进两人的关系,他紧紧附和着说:“老师说的很对,敦煌学这几年很热,有不少人研究,但是,据我所知,很多人都是附庸风雅沽名钓誉,像老师你这样高水平的人不多。”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王学政的这个马屁拍得真有水平。中年人听了,脸上即刻很明显地露出一股得意的神色,仿佛找到了知音,朗笑着很热情地说:“小伙子,我研究敦煌学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发表了不少高质量的论文。如果你有时间和机会,就找来看一看。”

    说着话,紧紧注视着王学政,又喝了一口饮料,自我介绍说:“我叫姚冠群,是西靖市社科院的。趁国庆放长假的机会,来敦煌再看看,为正在写的一篇论文找一点佐证材料。”

    继而,又颇为感慨地说:“现在,见敦煌在国内国外很火,很多披着敦煌学家外衣的骗子,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滥竽充数欺世盗名,将好好的敦煌学糟蹋得体无完肤惨不忍睹。”

    “而像我这样专心致志静下心来研究敦煌学的人,反而受到他们的排挤。这些人,简直就是披着羊皮的恶狼。”说到这儿,脸上露出一丝愤愤不平的神色。

    少许,又说:“我现在写的这篇论文,是关于王圆箓王道士如何凭着一己之力,保护藏经洞那些珍贵文物的。我要还王道士一个清白公平,要洗去泼在他身上的那些肮脏的东西。”

    发泄完心中的郁闷,心情略微好受了一点,又紧紧看着王学政,片刻,随口问道:“小伙子,你是哪里人,搞什么工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