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黎明送人头

加入书签


    去利童子紧问一句,什么东西,会让吴真能够舍出性命进入汗青楼,要知道,自从帝君建好汗青楼之后,还从未有人进入过?

    病梅先生不抬头,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去利童子的两只眼睛,道,只因我会春秋两仪剑。

    师父,早就听说,您会春秋两仪剑,也知道是夫子亲传的武功。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您能不能为我介绍一二。说完,却也直视病梅先生,没有丝毫的怯懦。

    病梅先生收回目光,眼神浮向二十四座汗青楼,声音却嘶哑起来,想是经过一日来的紧张拼斗,略有疲累,他后背紧贴着椅背,双手抱肩,慢悠悠道,儒分为八之后,夫子所创的春秋六艺剑就四处分散在门人弟子之中。我的恩师文昌帝君,也只懂得两套,即是春秋两仪剑,《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即阳仪和阴仪。此两套剑法,犹如易经八八六十四卦的乾坤两卦。如一阴一阳谓之道,衍化出整套剑法,看似简单,却是万剑之母,万剑之源。

    师父,既然师弟已经勾结小麒麟,背叛出师门,您何不把春秋两仪剑传给弟子?眼神恳切之至。

    病梅先生却道,韩愈先生《师说》讲解为师之道,深合我心,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但是修炼春秋两仪剑,首重品质,夫子五常:仁义礼智信,对君父要忠,对朋友要义,对兄弟要悌,剑不轻传,何况此种深奥的剑法,没有扎实的功底却也修炼不得,否则极容易走火入魔。

    病梅先生一席话,明是讲道理,实际上确是拒绝。去利童子沉默不言。

    病梅先生道,今日奔波了一天,却也担惊受怕了一天,你也去休息吧。说着话,眼神再度飘向汗青楼,只见元史汗青楼和明史汗青楼,细细的黑烟开始变浓。病梅先生心道,但愿明日吴真一来,既能进入汗青楼,解此危难,否则大难临头。

    去利童子站起身,躬身而退,然后转身离去。一双狐疑的眼睛盯在去利童子背上。

    下雪啦。门外一个声音大叫,确是去利童子。病梅先生,生来爱雪爱梅花,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当院。

    你可知道,古今以来论梅花的诗歌?病梅先生问,语气却变得平缓,想来大雪让他能够放松。

    去利童子却道,师父您知道我,一向不大注意这些子曰诗云的东西。弟子只爱武艺,只爱听些成仙了道的故事。

    病梅先生道,古来称颂梅花的诗歌实在是不少,古今第一当推梅妻鹤子的林逋先生。

    为什么人称他梅妻鹤子?

    因为此位先生,植梅养鹤,半世隐居,直至寿终,却从未出仕,以闲适恬淡为追求,既不幕学而优则仕,也不幕修仙访道,千百年来,都是实在难得的人物。

    去利童子却道,这样的先生是不是愚痴啊?修仙难道不好么,像师祖文昌帝君,掌管天下文运功名,受天下读书人的膜拜?我却是要立志跟随师父,去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修仙人。

    病梅先生却不答他的话,仍在自言自语,林逋先生,本是北宋年间钱塘人士,幼时孤贫,却很好学,从小便通晓经史百家,尤擅诗画。长大后,漫游江淮,阅尽世事纷繁后,于四十岁左右回到杭州,隐居孤山草庐,死后葬于此处。曾作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你可知道茂陵是何许人?

    您又在难为徒弟。

    茂陵就是汉武帝,此两句诗,意在讽刺汉代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也是绝顶聪明的才子,早知道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必要举行封禅大典,死前却已经写好《封禅书》,汉武帝命人前去吊唁,正好献上《封禅书》,博得皇帝龙心大悦。可见无风骨的文人,如何逢迎上位,如何揣摩圣意。林逋看不起司马相如对武帝的奉迎,所以宁肯一辈子隐居。却不曾想,隐居的林逋却被宋仁宗敬重,死后被赐谥号“和靖”。

    病梅先生一番长篇大论,去利童子雪中静听。只听得大片雪花纷纷扬扬飘落,轻微的沙沙声在夜间听得分外悦耳,如闻天籁,病梅先生如已微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